晴時多雲

中國經濟陷入困境 瑞士媒體指禍首是習近平

2025/03/10 10:23

瑞士媒體指出,中國經濟當前的困境當然可以部分歸咎於日趨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但主要還是因為習近平自身的錯誤政策。(法新社資料照)瑞士媒體指出,中國經濟當前的困境當然可以部分歸咎於日趨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但主要還是因為習近平自身的錯誤政策。(法新社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上週舉行政治協商會議、全國人大會議(兩會),瑞士《新蘇黎世報》(NZZ)以「北京現在正為其錯誤付出代價」為題發表評論指出,中國總理李強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聽上去就像是危機應對方案,中國經濟當前的困境當然可以部分歸咎於日趨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但主要還是因為北京當局自身的失誤。

 評論指出,中國經濟當前的困境,主要得歸咎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他的政治決策加劇了當前的危機,最終付出代價的則是普通中國民眾。例如在2021年,習近平動手打擊私營教培部門,希望藉此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並減少學生的學業負擔。但原本良好的意圖卻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就業崗位消失。到2022年10月,私營教培機構的數量從12.4萬家驟降到4932家,網路教培機構的數量從263家減少到34家。

 習近平還重拳打擊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政府公布了大量新的監管法規,給該行業造成了巨大壓力。許多科技公司的負責人不再是經理人,而是黨員幹部。這樣做的後果就是,2022年第1季中國科技行業的投資比前1季暴跌42.6%,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間蒸發了21.86萬個就業崗位。

 評論說,科技企業確實需要治理,不論是美團外賣還是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都濫用了其市場主導地位,但習近平顯然做過頭了,他沒有採取審慎的干預措施來消除各界的不滿,而是過分使用了休克療法和威懾手段。

 中國的房地產業幾年前無疑是過熱的,但習近平對該行業的整頓同樣做過頭。他針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資本配置制訂了三條紅線,導致房市在幾個月內就陷於癱瘓。由於中國大約70%的私有財產都和住房綁定,如今中國民眾缺乏消費意願也就不足為奇了。

 評論說,習近平如今再次逆轉了一些政策,他放寬了對教培行業的嚴格管制,網路教培服務商被允許重新營運。今年2月17日他還邀請各大科技企業負責人參加座談,向他們保證政府會提供支持。

 但習近平堅持太久的防疫清零政策後果無法被逆轉。根據高盛的估算,僅在2021年,中國各級政府就為大規模核酸檢測燒掉了3700億美元(新台幣12.2兆元)的資金,為此付出代價的是中國的地方政府。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