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積電不用接手英特爾了?宣布投資美國3.28兆 外媒分析2公司現況

2025/03/05 10:59

先前傳出台積電(2330)被美國政府施壓,要接手英特爾(Intel)晶圓廠,或透過技術移轉幫助英特爾重返領先地位。(彭博,本報合成)先前傳出台積電(2330)被美國政府施壓,要接手英特爾(Intel)晶圓廠,或透過技術移轉幫助英特爾重返領先地位。(彭博,本報合成)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先前傳出台積電(2330)被美國政府施壓,要接手英特爾(Intel)晶圓廠,或透過技術移轉幫助英特爾重返領先地位,不過近日台積電宣布對美國晶片製造大幅增加1千億美元(約新台幣3.28兆元)的投資,此舉引發市場對台積電與英特爾的合作將產生何種影響的質疑。

綜合外媒指出,台積電投資美國此舉,被譽為可能改變美國科技產業的舉措,但外媒認為,不要指望台積電會將最好的晶片技術送到美國,因為台積電面臨著,將部分最先進的晶片技術保留在台灣的壓力。

台積電在全球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使其成為全球供應鏈中重要參與者。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尤其是2奈米和3奈米技術,在人工智慧(AI)、5G網路的各種應用領域中,都有很高的存在感。

然而,台積電決定在美國擴大產能,引發人們對台灣可能失去「矽盾」的擔憂,因多數人認為,台積電在全球晶片製造中的關鍵角色,將能防止中國的入侵,即使中國真的決定入侵,台積電的重要程度,能讓其他國家趕來支援。

多年來,美國政府一直邀請台積電至美國建廠,而近幾日台積電宣布,未來4年將在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此舉被譽為美國政府推動國內晶片生產努力的重大勝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仍決定將其最先進的晶片技術留在台灣,而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其與英特爾的合作與競爭影響擔憂。

英特爾曾是全球營收最高的晶片製造商,但近幾年來,該公司在製造技術方面遇到了困難,而近期更傳出,美國政府施壓台積電,接手英特爾晶圓廠,或透過技術移轉幫助英特爾重返領先地位。

但專家對此認為不可行,兩間公司文化的不同、英特爾內部阻力、潛在的技術外流,以及台積電決定將其最先進的晶片技術留在台灣等等,可能會限制英特爾獲得台積電晶圓製造流程。

後來又傳出,台積電重量級客戶輝達(NVIDIA)、博通(Broadcom)、超微(AMD)傳將採用英特爾預計在下半年量產的最新18A製程,現已展開晶片生產測試,引爆英特爾與台積電高達數億美元的先進製程搶單大戰。

只不過業內傳出,目前英特爾18A製程的良率僅20至30%,相比去年的逾10%雖有改善,但想在2025年下半年量產仍存在難度。

隨著台積電加大美國產能,英特爾的困境、以及兩間公司合作的潛在可能,恐會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格局,同樣的,英特爾與台積電之間的半導體之爭仍正在升溫。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