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3日在社群媒體發文暗示可能會在4月2日提高境外農產品關稅,但並未進一步說明品項與國家,國內農業經濟專家認為,台美農產貿易存在巨大貿易逆差,政府應向美國爭取台灣農產品豁免,也應盡速啟動台美FTA談判。(法新社)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3日在社群媒體發文暗示,可能在4月2日對進口農產品課徵關稅,國際貿易經濟專家指出,美國雖為台灣最大農產品出口國,但台美農業貿易存在巨大貿易逆差,台農產品是否列為美關稅提高對象還要觀察,但若遭鎖定,建議政府可調降部分美國農產品輸台關稅因應,或爭取農產品豁免因應,並盡速啟動台美FTA談判。
美國自2022年後成我國最大農產品輸出市場,但因我國每年都大量自美國買進大量的大宗穀物(黃小玉),依農業部統計,我國2024年出口到美國的農產品產值約8.87億美元,自美國輸入的農產品產值達37.98億美元,貿易逆差逾4倍。
依農業部統計顯示,我國自美國採買的農產品主要為台灣幾乎沒有生產或生產較少的小麥、玉米、大豆等大宗穀物,還有補足國內生產缺口的畜禽產品如牛、豬、雞等,水果則以溫帶水果蘋果、桃、李為主,或和台灣柑橘類產季可互補的橙橘類;我國輸美農產品則以加工農產品為主,如蔬果汁、糕餅類食品,還有水產品等,另美國是我國蝴蝶蘭最大外銷市場。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表示,川普對境外農產品提高關稅的發言資訊過少,境況並不明朗,但就川普過往採取的措施,加上台美農產貿易存在巨大的逆差,台灣農產品是否會變美國關稅鎖定對象還要觀察,甚至可能根本就不會將台灣列入對象之中,但川普常會採取對等關稅措施,台灣課徵農產品關稅平均為9%,美國可能會對部分品項調高關稅,建議農業部可考量是否對美國部分農產品項調降輸入關率作談判手段,並持續將台灣農產品分散到歐洲等市場。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指出,台灣對美課徵的大宗穀物關稅黃豆、玉米都已經降到0,小麥的關稅為6.5%,國內為平穩物價,到3月底前也將小麥關稅降為0,我國自美輸入的黃小玉佔整體逾6成,但因台灣整體含工業產品對美是貿易順差,可能川普會對台灣所有輸美產品提高關稅,但因農產品台美為巨大貿易逆差,政府可爭取農產品豁免,或甚至可主張台美FTA談判,另我國每年都大量採買美穀物,建議政府可盤點後把握時機先對外公布今年赴美採購量,以爭取對美談判籌碼。
蝴蝶蘭輸美佔總體外銷市場近半,台灣蘭花協會秘書長曾俊弼表示,台灣輸美的蝴蝶蘭都是種苗過去當地後,再由美國當地的產商接力培育,也就是產業鏈實際上可說是台美一體,也認為川普目前對外說法並未明朗,會密切再觀察後續變化;台灣遠洋鰹鮪圍網輸出業同業公會總幹事朱業麟指出,漁船捕撈鰹鮪後都是到泰國加工製作成罐頭輸美,因此是以食品方式進入當地市場,並非農產品。
農業部國際司回應表示,美台彼此為重要國際貿易夥伴,會持續掌握發展,並持續與美方緊密聯繫,並研擬因應對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