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緊逼台積電赴美?外媒點出美國困境

2025/03/04 12:05

現今許多晶片都來自台灣,其中又以台積電為主。 (彭博資料照)現今許多晶片都來自台灣,其中又以台積電為主。 (彭博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放話將加徵新一輪關稅,預告對晶片課徵約25%的關稅,外媒指出,此舉是為了加強美國國內半導體生產,但現今許多晶片都來自台灣,即使台灣的所有半導體工廠都轉移到美國,還是會面臨例如能源等許多問題。

《Forbes》報導,台灣一直是美國的長期親密夥伴,雖然美國沒有正式承認台灣,但兩國有著密切的非官方關係,而川普威脅要對台灣晶片徵收關稅此舉,讓許多台灣政府官員感到意外,因這代表著兩國關係正轉向更交易性關係。

文章指出,鑒於半導體在各行各業的先進電子產品中的高需求應用,川普的關稅威脅源自於追求提高美國國內半導體產量,且他過去一直批評,《晶片法案》非常糟糕,不如用「關稅」來增加國內生產方面更有效率。

文章認為,川普這1舉動似乎是用來威脅台灣,直到台積電(2330)將更多的業務轉移到美國來滿足川普的要求。

川普競選期間,他抨擊美國通膨都是因為拜登執政下的過度監管和美國國內能源生產不足而產生。因此在上任首日,川普上任後宣布進入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並簽署「釋放美國能源」(Unleashing American Energy)行政命令。

文章指出,半導體工廠對能源需求非常龐大,且未來沒有放緩跡象,有人預測,2030年整個半導體產業的能源需求將會翻倍,即使是台灣生產了全球約90%晶片、並擁有所有支援基礎設施的地方,也同樣遇到能源需求問題。

因此文章認為,如果美國想要繼續發展國內半導體製造業,就必須應對當前和未來的能源需求。川普的行政命令主要著重於透過取消監管限制,擴大碳氫化合物的生產。

報導認為,雖然增加碳氫化合物的供應可能有助於穩定價格,但它並不能完全滿足新半導體設施的需求,尤其是當現任政府計劃將向國外出售液化天然氣等能源資源作為其政策核心時。

台積電美國工廠所在地亞利桑那州,是美國太陽能資源潛力最大的地區之一,儘管現任政府可能會反對,但亞利桑那州和德克薩斯州的太陽能基礎設施,可以多少彌補半導體製造的能源需求。

此外,核能也可能是值得的投資,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越來越受歡迎,Google和亞馬遜(Amazon)等公司投資SMR來為大型科技項目提供動力,川普政府也表示支持。

此外,美國還必須管理稀土礦物和水等資源,因為它們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被大量使用。

擴大美國國內半導體生產是1項重要的策略目標,但必須承認它同時也是1項艱鉅的任務,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核能,都是需要大量投資但不能立即獲得回報的行業。

美國半導體獨立是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優先事項,但缺乏能源基礎設施,以及製造設施和支援基礎設施之間需要大量公私融資是瓶頸。

即使台灣的所有半導體工廠都轉移到美國,這些瓶頸也會阻礙營運。如果川普政府真的認真看待半導體獨立問題,那麼解決方案就不是:對中國和全球大部分半導體的供應國「徵收關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