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美國總統川普揮動關稅大棒,或鼓勵要求台積電擴大美國產能,都無法改變對台積電的深度依賴。(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經濟學人》文章指出,在晶片製造領域上,無論川普政府「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抱負如何崇高,美國早就將全球晶片製造中心的地位拱手讓給台灣。即使美國總統川普揮動關稅大棒,或鼓勵要求台積電擴大美國產能,都無法改變對台積電的深度依賴。
該文說,台灣目前佔全球尖端半導體產量3分之2。川普指控台灣竊走美國半導體產業,威脅將對外國製造的晶片課徵25%關稅,然而不管川普做什麼,該局面不太可能有太多改變。
乍看之下,美國晶片製造似乎經歷復興。包括補貼與減稅的晶片法促進了一系列投資。然而,仔細端詳,該成長並不穩定。三星電子將其德州新廠的生產從去年底延後至明年,同時今年可能將晶片製造的全球投資削減逾50%。
英特爾的處境更嚴峻。分析師憂心其18A製程的推出落後,而英特爾依賴該製程縮小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該公司利潤蒸發、債務累積,分拆臆測甚囂塵上。
這讓台積電成為美國本土生產先進晶片努力的關鍵。台積電越來越獨樹一格。研究機構SemiAnalysis預測,今年台積電營收成長達25%,反觀該整體產業僅個位數成長,而其AI晶片銷售預料翻倍。
台積電每2到3年升級其製造技術、生產更小晶片,同時擴大產能。台積電計畫今年資本支出達420億美元,較去年跳增41%。半導體分析師艾斯霍姆(Claus Aasholm)說,台積電有能力「引領未來兩年的這場AI革命」。
根據目前預測,在川普第2任期結束後,台積電幾乎所有先進晶片的生產仍將在台灣。彭博行業研究估計,今年底台積電尖端晶片產能僅3.5%在美國,甚至2030年,台積電美國廠全數投產,該數據僅為台灣廠的10分之1。
川普即便揮動關稅大棒,收效有限,因為很少晶片是直接輸往美國。去年半導體出口美國的規模約820億美元,反觀全球銷售達6280億美元。多數輸往美國的晶片首先被運往其他國家,安裝到伺服器架或智慧手機上。
川普也可鼓勵台積電在美國生產更多產品。然而,任何額外的生產都需要投入長時間。工程公司Exyte估計,在美國的晶圓廠需時38個月才能投產,約為台灣的兩倍之久。
建造新廠成本高昂,儘管依據晶片法,台積電獲得66億美元補貼與50億美元貸款,但其在亞利桑那州的每座廠造價就達200億美元。
此外,AI晶片需要先進封裝,雖然台積電計畫在亞利桑那州興建先進封裝設施,但目前幾乎所有產能都在台灣,這意謂在美國製造的AI晶片都必須運回台灣封裝,「因此,無論美國政治人物多麼渴望半導體自足,他們的AI雄心將繼續依賴台灣,以及台灣的晶片製造冠軍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