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效應、天氣因素和電價調漲壓力,導致物價信心續創新低。(資料照)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今天公布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總指數為72.59點,與上月相比小幅上升0.05點,結束先前連續4個月的下跌。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年節效應、天氣因素和電價調漲壓力,導致分項指標「未來半年物價水準」續創新低。
消費者信心指數以100作為榮枯線,低於100表示偏向悲觀,高於100則偏向樂觀。本次調查中,6項分項指標有4項上升,包含: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購買耐久性財,而投資股票時機、物價水準2項指標下降。但若從絕對水準來看,只有1項指標(購買耐久性財貨)偏向樂觀。
吳大任表示,這6個分項指標變動幅度都很小,可視為與上月持平。其中,物價水準是下降最多的指標,推測是年節效應持續到2月,以及去年底的颱風影響到許多蔬菜水果生產,部分水果價格仍舊居高不下,再加上4月有電價調漲的壓力,導致物價信心續跌。
不過,吳大任認為,全球未來可能陷入貿易戰,許多國家經濟可能轉弱,導致國際商品原物料價格下跌,台灣的進口物價可能因此下降,抵銷掉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目前比較大的變數還是看下半年的天氣狀況,若沒有太多颱風影響,全年CPI年增率有機會維持在通膨警戒線2%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指數本月也出現止跌,月增0.31點、來到100.28點,呈現樂觀態度。吳大任指出,前幾個月因為央行去年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和限貸令,導致房地產信心跌入悲觀區間,這次雖然上升幅度很小,但終於從悲觀轉為樂觀。他推測,因為央行沒有進一步動作,在房市景氣較低迷的情況下,買賣雙方都採取觀望態度。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