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今日指出,30年前的1500萬捐款,並未指名給清華大學,是抬頭(受款人)空白的支票。(資料照)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今日指出,30年前的1500萬捐款,並未指名給清華大學,是抬頭(受款人)空白的支票。銀行主管表示,抬頭空白的支票,要查詢是否兌現、由誰兌現其實並不難,但支票屬個資,只有曹興誠本人可查詢,且因沈君山已過世,可說目前只有曹興誠可揭露這張支票的兌領狀況。
銀行主管指出,使用支票的目的,是為了省去攜帶現金的麻煩,且支票是由金融機構代為支付,因此要開立支票前,必須至銀行開設支票存款帳戶,後續支票的兌領,就是由該帳戶的存款支出。
針對曹興誠30年前的1500萬捐款羅生門,因曹興誠今日表示,他是交付一張1500萬元的支票給前清大校長沈君山,且支票沒有抬頭。銀行主管表示,沒有姓名的支票,就是誰都可以兌領,但因為金額高達1500萬元,不太可能領現金,且支票不能分次支付,一次得將1500萬兌領,因此,一定是存入兌領人的銀行帳戶。
曹興誠在A銀行開戶,若持票人至B銀行兌領,銀行間就需要進行交換,持票人需在支票背面,填上姓名及銀行帳戶,該支票經過交換,回到A銀行,A銀行在確認背書內容後,將1500萬存入B銀行。
銀行主管表示,無論支票從自行或他行存入,最終還是由A銀行的帳戶支出1500萬,且由A銀行留存該支票,因此,只要曹興誠對外揭露當年這張支票票號,並授權銀行至票交所查詢,絕對可查出最後這1500萬的流向,但相關資訊屬於曹興誠的個資,除非本人揭露,外界無從得知。
此案是起於翁曉玲臉書(Facebook)發文指出,1995年時任清大校長沈君山曾為了幫助清大募款,與曹興誠對弈,約定贏1個子捐1萬元。最後沈君山贏了50子(50萬美金),但該筆捐款清大表示並未收到,而曹興誠今日表示,是私下交給沈君山本人,支票並未指名給清華大學,尊重沈君山安排使用,而沈君山已於2018年過世。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