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經濟典範變棄兒 CNN曝德國唯一生路是「它」

2025/02/23 07:27

德國曾被譽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如今面臨嚴峻挑戰。(路透資料照)德國曾被譽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如今面臨嚴峻挑戰。(路透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歐洲昔日增長引擎已連續兩年萎縮,德國自疫情以來實現的所有復甦成果都喪失殆盡。華爾街日報直指,德國已從典範淪落為棄兒,其經濟模式失靈、自信心崩潰,政治格局也四分五裂。智庫學者則告訴CNN,未來10年德國若不能從汽車、機械和鋼鐵生產等古老行業,轉向AI等新技術的經濟模式,那麼德國將喪失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

華爾街日報及CNN均長文解析德國經濟目前遭遇的挑戰及未來前景,德國經濟自疫情爆發以來幾乎沒有成長,2023 年和去年經濟都出現萎縮,這是自 21 世紀初以來首次連續兩年萎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德國今年經濟僅成長 0.3%。

相較於10年前,德國還是一個模範國家,那時,德國經濟不僅承受住中國崛起的考驗,而且還在之後蓬勃發展。在全球政府債務處於高檔的環境下,德國平衡的公共財政脫穎而出。如今,德國已從典範淪落為棄兒,經濟模式失靈、自信心崩潰,政治格局也四分五裂。

德國經濟困境與外部因素脫不了關係,例如俄烏戰、美國的保護主義以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俄烏戰為例,美國和歐洲盟友曾警告德國,過於依賴俄羅斯。然而,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時,時任總理梅克爾並沒有採取行動改變現狀。後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始限制天然氣供應,導致價格飆升,並迫使柏林重啟閒置的燃煤電廠,蕭茲也同樣無動於衷。

在引以為傲的汽車工業上,隨著電動車「革命」步伐加快, 比亞迪和小鵬等中國汽車製造商,從西方競爭對手搶走了國內外市佔。德國金屬和電氣工程行業雇主協會 Gesamtmetall 經濟學家 Lars Kroemer 感嘆,「我們正處於去工業化過程中」。

川普關稅政策是對德國經濟另一個打擊,如果外國生產商將大部分新關稅轉嫁給美國客戶,他們的產品可能會變得比美國製造的同類產品缺乏競爭力,這將損害德國出口商的利益,根據官方數據,美國是德商最大的市場,佔德國出口總額的 10%,對德國車企來說更是壞消息。

未來促進德國經濟成長需要做的不僅是找到應對川普關稅的方法,有些人認為 ,該國的整個商業模式或許都需要徹底改革。智庫Prognos 經濟學家 Michael Böhmer也認同,他說,如果未來10年德國不能從汽車、機械和鋼鐵生產等古老的行業,轉向專注於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經濟模式,那麼德國將不再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