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指出,試圖強行讓台積電與英特爾建立合作關係,將會是一項極為複雜的任務。(歐新社)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想靠台積電(TSMC)讓英特爾(Intel)「再次偉大」,有意讓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又或者技術移轉等方式。對於此事《彭博》分析卻直言「並不會」,台積電不會讓英特爾再次偉大,因為台灣晶片領軍的企業在美國投資是明智之舉,不需要與苦苦掙扎的敵友國進行強制聯合。
報導指出,英特爾已被市場認為,成為川普施壓台積電的手段之一,還有外媒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宣稱台積電和博通都有意收購英特爾,但會進行業務分拆。
《彭博》指出,強行讓台積電與英特爾建立合作關係,將會是一項極為複雜的任務,姑且不論川普政府是否真有提議,要求台積電收購英特爾美國廠的控股權,但這項要求的可行性正面臨各方質疑,首先是華府自己可能就不會支持外國公司經營英特爾工廠,這從日鐵收購美鋼受阻一事就可知悉。
同時,台灣也有不少人擔心,台積電是否會被迫轉移自身尖端技術,從而放棄戰略優勢,畢竟台積電不只領先行業競爭對手,還被許多人視為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侵略的「聖山」 。
從更實際的層面來看,台積電和英特爾,從企業文化到製造營運,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對台積電來說,接管英特爾在美國的廠房,或將其整合,都會是耗時且昂貴的難題。
英特爾臨時聯席首席執行長霍爾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表示,「沒有快速解決辦法」,該公司未能有效抓住人工智慧(AI)熱潮,在技術上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2024年營收更創下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顯示出英特爾正面臨日益巨大挑戰的事實,與台積電的合作並不能保證就可足以恢復過往輝煌。
作者也點出,必須記住的是,台灣並沒有「竊取」美國的半導體產業,而是透過開創矽谷忽視的客製化晶片製造商業模式,取得領先,了解這一背景的意義重大,因為川普已經展現出用關稅威脅作為談判策略的習慣,但關稅並不能完成他的目標,畢竟這些成本可能會被轉嫁給客戶,包含美國自己最大的幾間科技公司。
《彭博》專欄提到,讓台積電接手營運英特爾廠房的提議,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目前也不清楚英特爾是否願意接受這筆交易,但台積電和川普政府應該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不過分涉及與英特爾複雜且昂貴的合作關係。
首先,台積電可以對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晶片製造業務提供更多投資,這也有助於實現川普把生產製造帶回美國的目標,同時仍允許台積電將其技術控制權保留在公司內部,畢竟在對抗中國的事上,台積電和美國科技業是站在同一邊的。
《彭博》專欄強調,台積電的晶片製造實力是全球最強的,許多搭乘人工智慧浪潮的公司都仰賴它,這也使關稅威脅看起來相當空洞,甚至有點自取滅亡,一場代價高昂的纏鬥,可能只會削弱其主導地位,讓台積電面臨失去優勢的危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