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保時捷在中國不再是「高級」跑車 ? 紐時揭原因

2025/02/17 14:33

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面臨中國同行的嚴重擠壓,導致去年中國區銷售大減,當地裁員30%。(路透)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面臨中國同行的嚴重擠壓,導致去年中國區銷售大減,當地裁員30%。(路透)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許多新款中國電動車的外型設計與德國競爭對手相似,內部軟體標準配備已導向新技術,但售價卻只有德國車系的一半,這一趨勢讓中國消費者重新定義高端汽車,嚴重損害了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利益。

《紐約時報》舉例,在中國的外國車商中,以德國保時捷所受的打擊最為嚴重,因為中國電動車品牌小米SU7,就是模仿了保時捷的Taycan,但具備自動泊車和遠端溫度控制,售價僅需Taycan一半。

分析師指出,中國年輕駕駛購買搭載新技術卻價格實惠的中國品牌電動車,這一趨勢讓中國消費者重新定義高端汽車,外國品牌汽車在中國銷售恐陷入新困境。

保時捷在上個月報告稱,2024年在中國交付量暴跌28%。據報導,2024年保時捷Taycan電動車的銷量下降了近一半、交付量為2萬836輛,混合動力車型新款Panamera的銷量也下降了13%,原因是中國買家的興趣不如預期。

德國貝爾吉施格拉德巴赫汽車管理中心主任史蒂芬·布拉澤爾表示,德國、美國、日韓等汽車製造商都大大低估了中國製造商的發展動力,尤其是在電動車和軟體定義汽車等重要領域。

市場專家表示,中國汽車內部搭載技術進步的軟體設備,包括自動駕駛和遠端控制等功能,這些都已成為中國電動車的「標配」,這迫使習慣於利用品牌效應賺錢的歐洲汽車製造商得加強競爭力。

分析師表示,除了中國電動車同業的積極競爭,保時捷是德國「高級」跑車品牌裡,直接受到川普關稅衝擊的廠商。

據報導,川普將為包括歐盟在內的美國貿易夥伴制定新的關稅水準,幾大德國汽車品牌中,只有保時捷是透過德國出口來供應美國市場,與寶馬、賓士或「福斯集團」不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