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向美國出口超過4000億美元的商品,川普提出的關稅政策,將對中國出口商造成嚴重衝擊。(美聯社)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本月初宣布,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徵10%關稅,中國出口商恐別無選擇,只能同時湧向替代市場,專家指出,這結果就是讓價格戰變得更加激烈,同時這些企業的獲利能力將被壓縮,最終還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中國國內通縮壓力。
《路透》週五(14日)報導,中國一家鋁製品公司的銷售主管Jeremy Fang正試圖將更多產品出口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以抵消美國關稅的影響。不過他透露,競爭對手們也有同樣的想法。Jeremy Fang估計,公司將不得不降低價格,接受更低的利潤率,「蛋糕就這麼大,大家都想分一塊,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
報導提到,中國每年向美國出口超過4000億美元的商品,不過面對國內需求疲軟,加上美國貿易環境惡化,中國製造商別無選擇,只能同時湧向替代出口市場,可是全球市場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消費能力可以和美國相提並論,因此恐怕會進一步加劇中國出口商之間的價格戰,壓縮它們的獲利能力,同時還可能引發新出口市場的政治反彈,至於在海外市場的價格戰,也可能會加劇中國國內的通縮壓力,因為更低的利潤率可能導致企業裁員、薪水下降和投資減少。
滙豐(HSBC)亞洲首席經濟學家紐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市場多元化是可以理解的策略,但難以持久,當中一個風險是,當所有中國出口商突然都在開發同樣的新市場,會進一步壓低利潤,而更大的風險在於,這些市場的政府,最終可能會被迫對中國產品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措施,因為當地的本土企業將面臨影響。
法國興業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認為,中國唯一的出路是減少產量。但她補充說,此舉會非常痛苦,「沒有人會永遠購買你的產品,所以這是一個選擇問題:如果中國想要創造更多的福利、更多的增長,那就需要提高國內消費。」
紐曼則是認為,促進家庭消費的政策,或許能對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帶來正面影響。他說:「最終,為了降低與全球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關鍵在於發展國內需求,以消化部分過剩產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