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對進口自歐盟、美國、台灣和日本的「共聚聚甲醛」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 (美聯社檔案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商務部16日表示,經過9個月的反傾銷調查,原產於美國、歐盟、日本、台灣的塑膠材料「共聚聚甲醛」存在傾銷情況,中方將以保證金形式課徵臨時關稅,其中美國業者產品稅率74.9%最重,台灣2家大廠稅率最低,並於1月24日生效。
海關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11月,中國從美國、日北、台灣、德國進口價值約 30億人民幣(約4.09億美元)的商品。
《路透社》報導,中國商務部聲明,針對共聚聚甲醛(POM Copolymer,polyacetal copolymers)塑料課徵的臨時反傾銷稅稅率從3.8%至74.9不等,取決於不同國家與公司。
根據資料,美國業者的共聚聚甲醛塑料稅率均為74.9%,為全部業者與國家中最終,包括泰科納聚合物公司(Ticona Polymers, Inc.)與其他美國公司。
歐盟部分,塞拉尼斯(Celanese Production Germany GmbH & Co. KG)與其他業者,稅率同為42.0%。
台灣部分,長春集團旗下的寶理塑膠(POLYPLASTICSTAIWANCO.,LTD.)稅率為3.8%、台塑(Formosa Plastics)稅率為4.0%,其餘台灣業者為32.6%;日本的寶理塑料(POLYPLASTICS CO., LTD.)稅率43.7%,旭化成(ASAHI KASEI CORPORATION)33.9%,其餘業者與寶理同為43.7%。
商務部公布的臨時課稅內容顯示,反傾銷稅課徵以保證金形式實施,自本月24日起,進口業者在進口共聚聚甲醛產品時,應以各國與各公司明文規定的稅率,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根據中媒《界面新聞》報導,保證金計算方式為:(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x保證金徵收比率)x(1+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保證金金額。
這項為期9個月的調查,在川普上任前幾田公布調查結果。各界預計川普一上任就會對於各國採行強硬的貿易立場,中方從去(2024)年5月啟動這項調查,與美方宣布提高針對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的時間落在同1星期,後來歐盟也跟進美方行動,並針對中國進口的鋼鐵製品啟動貿易調查。
中國商務部說明,共聚聚甲醛塑膠材料以甲醛合成,為熱塑性質樹脂,機械強度高、耐疲勞,可在部分環節取代銅、鋅、錫、鉛等金屬,應用範圍包括汽車零件、電子產品、醫療器材設備、日用品、運動器材、管道、建材等,用途廣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