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努力應對疲軟內需和通貨緊縮。圖為北京街頭的遊客。(法新社)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正努力應對疲軟內需和通貨緊縮,不過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無法走出「通縮循環」,並正面臨自1960年代以來最長的經濟整體價格下跌趨勢,大多數經濟學家更表示,中國即將公布的官方數據將顯示,中國2024年也會陷入通貨緊縮狀況,將是連續2年,
《彭博》報導指出,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 ) 和花旗集團(Citigroup) 在內的一些大型華爾街銀行預測,中國的通縮狀況將持續到2025年,這情況自1960年代毛澤東主導的大躍進運動結束以來,從未見過。
根據彭博調查的15位分析師的中位數預測,中國2025年GDP平减指數(GDP Deflator)將達到-0.2%,相比之下,在疫情前的10年中,這一指數平均數字為3.4%。而2024年10月至12月期間,中國GDP平減指數可能連續7季處於負值區間,追平1990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紀錄。不過彭博調查同時顯示,該指數將在2026年改善至0.9%,2027年回到1.4%。
匯豐(HSBC)駐香港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紐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國急需刺激政策,尤其是在財政方面」、「我們看到其他經濟體需要大規模政策推動才能永久擺脫通縮,這也是我們認為中國將逐漸實現的目標,但過程會非常緩慢。」
報導提到,中國無法擺脫通縮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房地產危機造成的,這場危機導致家庭財富損失約18兆美元,促使人們選擇儲蓄而非消費。儘管如此,出口激增以及房屋銷售和零售支出的改善,可能會提供足夠動力,幫助中國達成去年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
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估計,由於政府推出更多刺激措施,過去幾個月市場情緒開始轉變,中國2024年全年實際GDP增長率將達到4.9%。然而,中國國內生產與疲弱需求之間持續失衡,工業產出增長可能超過零售銷售的復甦。房地產投資已經連續2年縮減,並幾乎肯定在2024年底再次大幅下降。
報導認為,儘管中國官員計劃今年實施更擴張性的政策,包括提高財政赤字比率和進一步降息,但官員們尚未展現經濟學家認為對抗通縮所需的決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