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說,1、2月動能優於去年同期。(資料照)
〔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邁入2025年第1季,光學鏡頭龍頭廠大立光(3008)董事長林恩平今表示,今年1、2月動能會優於去年同期,儘管整體手機需求未明,薄型手機帶動鏡頭規格提升,並已切入機器視覺領域,人形機器人產品送樣客戶,將持續掌握新領域商機。
大立光去(2024)年第4季、全年獲利表現不俗,單季每股稅後盈餘(EPS)65.01元、創新高,全年每股稅後盈餘194.17元,寫次高紀錄。林恩平說明,主因是2023年至2024年大案子的鏡頭出貨比重達標,因此收穫客戶獎金挹注,顯著提升獲利表現,另產品組合轉變也有幫助。
大立光去年第4季毛利率達毛利率59.14%、全年毛利率則為52.4%,林恩平表示,今年首季毛利率不會如去年第4季好,實際表現需看產品組合、良率表現等。
儘管林恩平未揭示整體手機市場需求狀況,不過針對薄型手機、折疊式手機與AI手機發展,他表示,都有與客戶洽談新機種開案,薄型手機鏡頭有出貨,因需壓低鏡頭高度,生產難度明顯變刁鑽,對單價提升有助益,不過最終仍要看客戶開案規格。
而針對機器人商機,林恩平表示,大立光有切入人形機器人、機器視覺供應鏈,會持續參與新領域;人形機器人需要防撞、夜視與AR(擴增實境)功能,大立光目前出貨5P(5片塑膠片)鏡頭模組,
不過,林恩平也指出,人形機器人發展主要看軟體研發進度,因此還需觀察未來技術演變,大立光也無法預估客戶未來拉貨量,目前僅出貨中低規格模組。至於工業用機器手臂則仍在與客戶研究設計中。
此外,林恩平對AI手機發展也仍維持日前看法。他今日表示,大立光有與客戶針對AI手機新機種洽談與開案,不過因AI主要是補強影像修圖等軟體面,所以AI應用越強、對鏡頭的要求越低;相對薄型、折疊手機對鏡頭要求才較高,於大立光附加價值較好。
至於新廠進度與產能狀態,林恩平則說,第1季產能沒有滿載,新廠仍如預期在9月啟動,尚無新的擴廠計畫,今年全年資本支出約107億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