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住宅類法拍屋數量較2023年增加約2%,凸顯房市持續低迷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下,中國房貸違約升高的風險。(歐新社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中指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數據,去年中國住宅類法拍屋數量較2023年增加約2%,凸顯房市持續低迷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下,中國房貸違約升高的風險。
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包括住宅類、商業、工業、土地、車庫車位在內的法拍數量達76.8萬套;其中,住宅類法拍屋數量達37萬套,比2023年的36.4萬套增約2%,共有11.7萬套法拍屋成交,成交金額1636.4億元人民幣(台幣7312.3億元),年減1.9%。
多數的住宅類法拍屋位於三、四線城市,占63871件,二線城市占45997件,一線城市占6994件。
自2020年以來,中國的住宅類法拍屋數量持續上升,主要因為北京當局在2020年8月推出「三道紅線」措施,抑制房地產開發商過度槓桿,引發房企債務危機,導致房價暴跌,民眾的財富縮水,進而影響消費支出和繳納房貸能力。
中國房市泡沫破裂後,即便去年北京當局公布逾800條救房市政策,但仍有169家房企破產,10上市房企下市,過去5年公告破產的房企超過1660家。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 今年陷入財務困境中國房企,將面臨逾7000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到期壓力。專家認為,中國房企債務危機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解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