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經貿官員指出,原本對中國貿易順差的韓國,簽署RCEP後轉為逆差。(彭博)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供應鏈從中國撤出移轉是進行式,中國政府屢次強調台商可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員的關稅優惠;不過,經濟部經貿官員直言,原本對中國貿易順差的韓國,簽署RCEP後轉為逆差,東南亞國家則是逆差逐漸擴大。
傳統產業業者憂心川普上任後,美中經貿角力持續,傳產承壓。經貿官員指出,在川普新政難以預測下,產業受到政策與市場兩股力量的拉扯,傳產受到的影響更是劇烈。
舉例而言,川普首任對各國鋼鐵課徵25%關稅,韓國在韓美FTA(自由貿易協定)基礎上與美國談判,最後達成協議可享有豁免,但只能出口7成;而後續發展卻讓人始料未及,台灣對美國鋼鐵出口成長,韓國出口則受限7成而逐年減少。
至於加入RCEP是否有助於傳產改善現況?官員坦言,並不是要看衰RCEP,但從事實來看,RCEP生效後,韓國對中國貿易從順差變逆差,東南亞對中國逆差則持續擴大,東南亞國家現在對RCEP也抱持擔憂態度。
官員補充,韓國是最終產品的出口大國,原先預期中國是龐大市場,但中國的製造能力增強,製造能量更無人能敵,價格能壓很低,在美國、歐盟圍堵壓制下,中國產能仍是全球三分之一。
官員評估,我國對中國出口逐年下降,假設川普新政政策成功造成供應鏈大遷徙,比例就會再往下降。
至於RCEP對台商赴中佈局而言是否是有效誘因?工總2023年調查指出,超過4成中國台商認為RCEP對其在中國的事業「尚無明顯影響」,近3成台商認為RCEP將導致「供應商向東協遷移」。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