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價格戰「後遺症」來了 ! 中國車市前11個月零售損失近8000億元

2024/12/24 12:01

中國車市價格戰後遺症出現,今年前11月零售累計損失高達177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其翻倍。(美聯)中國車市價格戰後遺症出現,今年前11月零售累計損失高達177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其翻倍。(美聯)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今年中國車企持續大打價格戰,今年前11個月已損失1776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7959.6億元),中國經銷商面臨資金困境,深陷倒閉風險。中媒指出,今年前8個月的中國車市整體零售累計損失達到138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6184億元),短短3個月增加396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774.8億元),現今經銷商的流動資金維持時間已被壓縮至極限。

據報導,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數據縣市,若以2023年1月市場折扣及新車成交均價為基準進行計算,今年前11個月整體汽車零售市場損失達1776億元人民幣,較前一年增加931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172.7億元)。

而今年損失最嚴重月份為1月、6月及7月,單月的零售損失均超2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96.4億元)。

根據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前11個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078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8.5%。而11月的市場整體新車折扣率約17%,已連續4個月縮減。

業內人士強調,中國新車庫存量居高不下,許多經銷商是赤字經營,為求緩解資金壓力和降低融資成本,不得不透過降價拋售來求生,就形成「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惡性循環。

除了中國品牌汽車經營困難,國際品牌廠也同樣窘困。根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的中國市場,日系品牌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49萬輛、美系品牌則年減少39萬輛、德系品牌年減32萬輛。

至於合資品牌則以價換量,以東風日產天籟真心版車型為例,其官方售價為17.98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0.5億元),限時優惠後售價則降至12.78萬元(約新台幣57.28億元)。

專家指出,中國購車補貼政策即將在今年底結束,預計明年初時,新車折扣可能加大,價格戰恐再觸發,屆時銷量受損的車款,恐多為生產中、低價位車型的自主與合資車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