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建請立法院三大黨團同意潛艦後續建造相關預算案。(擷取台船官網)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明(18)日起兩天將審查國防部明年度預算,台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今日建請立法院三大黨團同意潛艦後續建造相關預算案。造船公會指出,各國首次建造潛艦,都會面臨各種困難,導致建造期程遠遠較水面船艦期程長,且避免重蹈當年「IDF戰機因專案中斷導致人才流失與技術斷層」,失去自主國防升級的機會。
潛艦國造後續艦預算達2840億餘元,受到各界矚目。造船公會今日以「潛艦國造已見具體成績 請別讓專業無以為繼」函送立法院。
造船公會說,回首台灣從2017年迄今,潛艦國造已逾7年,部分核心裝備技術受他國政府管制,所獲得的輸出許可即將過期,倘若再重新談判,輸出國的政治情勢成了不可控變數,足以左右甚至無法掌控裝備取得時間,因此延後潛艦量產艦計畫,對於購置生產製造期程長的核心裝備甚為不利,勢將導致裝備採購成本大幅攀升,且其中部分裝備於投產後尚須經過潛艦水下環規測試,因此從合約下訂到交付將歷時數年不等,也對於維持國內外投入台灣潛艦的各項製程人力甚為艱難,最終導致技術中斷、人才流失等無以為繼窘境。
造船公會指出,環顧台海周邊情勢,能夠制衡敵國航母艦隊群,首選即是潛艦,借鏡鄰近國家潛艦發展的經驗,包括南韓、日本、越南、印尼、新加坡與澳洲等國,皆發展潛艦,並視其為核心國防戰略武器儎台,也因此造成國際上更不容易短期間可取得潛艦核心裝備,需依合約排隊等待生產。
造船公會強調,潛艦有別於水面艦,特別注重全壽期內每間隔數年的大修維護;國內若保有持續建造能量,才可確保潛艦安全檢修,亦能大幅降低後勤成本。因此,上述國家除了越南與新加坡受限國內工業而外購潛艦,各主要鄰國皆已自製潛艦,逐步建立國內的潛艦建造、維修與升級的技術能量。
造船公會表示,此時今日台灣在這關鍵時刻,距離建立潛艦自製量能僅剩一步之遙,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次誠請支持潛艦國造及後續艦量產計畫,預算得以獲得支持通過。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