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自傳下冊於11月29日正式出版,引發市場熱烈關注。(遠見·天下文化提供)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從2018年退休後,費時6年親筆完成自傳下冊,最近問世,引發市場熱烈關注。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今(11日)分享其拜讀張忠謀自傳後的心得,除驚嘆於張忠謀及台積電在登頂前所遇到的諸多路障外,也得出一結論,即「找到對的老闆,對的老闆的老闆,找到對的公司會改善你的一生」。
陸行之今稍早在社交平台臉書發文,稱其作為一位負責研究台積電近30年的分析師,昨天在飛往洛杉磯的飛機上,看完了張忠謀的自傳下冊,張忠謀及台積電在一統江湖登頂之前所遭遇到的諸多路障令他感到驚訝,也讓他感覺自己在2014年再度拿下Asia Money/II 第一/第二亞洲半導體分析團隊頭銜後,再被迫離開外資也只是辦公室政治的小菜一碟。最後就是張忠謀對每個曾經貢獻及犯錯的台積電離職高管也充滿尊重及感謝。
陸行之文中也整理幾個讓張忠謀及台積電更成長及堅強的訓練路障分享給讀者,分別如下。
1. 張忠謀在德儀(TI)掌管全球半導體集團一切順遂,但在新任董事長夏伯特及總裁彪席擴大commodity的消費者產品失焦後,就把整個公司研發資源錯置。陸行之稱,如果當初德州儀器前董事長海格底(Patrick Eugene Haggerty)繼續經營德儀,現在的德儀可能會大不同。陸行之稱,這例子也告訴我們接班人的選擇是多麼的重要,並指最近英特爾(Intel)選錯季辛格(Pat Gelsinger)再下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2. 陸行之指出,張忠謀當年快進快出「通用器材」突顯出主政者歇基的短視,決定一家公司的未來的命運,也表示選工作的時候要了解董事長/總經理的方向是否跟你一致。
3. 感覺工研院的改革失敗及人不和是高級公務員及公家機關的吃大鍋飯陋習所致,如果張忠謀能成功改革工研院,不知台灣的研發實力及技轉企業的動能是否倍增?
4. 感覺除了李國鼎政委、工研院董事長徐修賢、潘文淵顧問、孫運璿院長都在想盡辦法誘拐張忠謀來台灣貢獻,而前部長陳履安不管在工研院的任命及改革,還是在政府投資台積電,都在搞破壞,安插自己人當院長,還想來個台積電替代方案。
5. 胡定華為何要提早離開工研院,史欽泰為何在沒有強大的設計及製造技術的前提下,把次微米計畫變成台積電的高價燙手山芋?
6. 當先進技術及主流技術事業組織合併之後,魏哲家欣然接受只有60-70人的業務發展組織(後來變成蘋果的對接單位),而劉德音拒絕業務發展組織選了2萬多人的營運組織,陸行之相信,當時張忠謀就看出魏哲家的高度了。
7. 張忠謀闡述經營理念第417頁,我們絕不容許貪污,不容許公司內有派系及小圈圈產生,及不容許公司政治。對此,陸行之認為,該經營理念這幾年有些惡化,時有聽聞台積人加碼投資將通過認證的設備材料供應商,派系,圈圈,公司政治更不用說了。
陸行之在拜讀張忠謀自傳後也得出一結論,即「找到對的老闆,對的老闆的老闆,找到對的公司會改善你的一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