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盛傳,北京當局計畫推動沿海的廣東1500家工廠遷移至內陸四川。圖為廣東東莞的華為園區。(路透資料照)
黃邦平/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14日圍台軍演才落幕,網路卻盛傳廣東省多達1500家工廠計畫遷移至內陸的四川省,恐成40年前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產業轉移;有人解讀這是中共啟動「國家備份」,甚至直指北京已採「戰爭思維」,是否與台海緊張情勢相關,引發各方臆測。中國網路盛傳,北京當局計畫將廣東1500家工廠遷移至四川,各種說法繪聲繪影,有學者認為恐重演當年的「三線建設」,北京當局恐轉變為戰爭思維,這做法最終可能演變為「爛尾工程」。(圖擷自微博)
本週二(15日),沿海廣東1500家企業遷移西南四川的消息突然在中國各大社群媒體廣傳,內容稱「近日,一則消息引起廣泛關注:廣東1500家工廠將搬到四川。這項舉措,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層層漣漪」。還有人引述中國《財聯社》、《新京報》報導,9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9月25日發布文件,「引導資金、科技、勞力密集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國家將引導企業從東部轉移到中西部。在高層批覆的國土空間規劃中,四川成為唯一被點名的戰略腹地」,印證這說法可信。有貼文點名,目前設廠在廣東的中國知名企業TCL集團、聯想集團、小米科技、格力電器、長虹電子、海爾、華為等,「將開啟這場規模宏大的遷移之旅」。
中國媒體未報導此熱門話題,官方卻也未公開否認。繪聲繪影的網路傳聞卻越來越像真的。中國網路盛傳,北京當局計畫將廣東1500家工廠遷移至四川。(圖擷自微博)
中國「三線建設」戰爭思維 學者:退縮內陸恐爛尾
熟悉中國昔日「三線建設」的學者鄺錦利週三(16日)受訪指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沿海上海、廣州的工廠向內陸遷移,是為了協助西南、西北地區製造業,現在形勢不同了,「天變道亦變,哪有前方和後方。他們一直擔心萬一發生被攻擊事件,我們的沿海城市、重要的加工和科技力量受打擊,這將是致命的」。
另一學者田啟光受訪說,最初他以為廣東企業向西南遷徙的消息是訛傳,後來發現中國國務院確實有這樣的想法。他認為,這在歷史上被稱為「戰爭思維」,類似清康熙年間沿海居民內遷50里的海防政策,或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時期、1969年中蘇珍寶島事件後的「三線建設」。他認為,這將對廣東的經濟和民眾就業造成負面影響。他說,鄧小平80年代從和平思維出發,提出改革開放,「所以後來關閉了大量『三線』時期的國有企業,將其搬回東部。」
田啟光強調,中國已從鄧小平的和平思維轉變為當前的戰爭思維,他批評這一做法加劇國際緊張局勢,甚至帶有恐嚇性質,最終可能演變為「爛尾工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