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華盛頓智庫:每年有79兆貨運經過 台灣海峽緊張是全球性問題

2024/10/14 09:50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海峽是是全球重要航運通道之一。(示意圖,路透資料照)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海峽是是全球重要航運通道之一。(示意圖,路透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最新研究指出,台灣海峽是全球重要航運通道之一,鑒於中國與台灣的關係,此地區的緊張局勢是「1個全球性問題」,專家對此說明,台灣周遭發生的任何事件,可能會對全球物流造成極大影響,就連中國自己的經濟可能也會受到巨大打擊。

《紐約時報》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週四發布1份報告表示,全球貿易步伐一直在加快,2024年全球貨物貿易將成長2.7%,略高於先前預測,2025年將成長3%,但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會拖累全球貿易。

由貨櫃船和油輪組成的全球系統,每天在世界各地運輸價值數百億美元產品,雖然在大部分時間裡,這些航道都能正常運作,但若航道突然被中斷,可能導致大部分國際貿易陷入混亂。

根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研究發現,台灣海峽是全球重要航運通道,且台灣海峽在全球貿易中所佔的比例比其他任何航道都高。

台灣海峽是全球5分之1海運貿易的重要通道,近1年數計顯示,價值2.45兆美元(約新台幣79兆元)的能源、電子產品、礦產和其他貨物都會通過台灣海峽。

CSIS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該地區的緊張局勢是「1個全球性問題」。

台灣海峽位於中國與台灣之間,中國又將台灣視為其領土一部分,因此研究人員表示,若中國實施封鎖或者軍事行動導致台灣海峽的交通中斷,可能會對全球貨物流動,特別是中國的經濟產生巨大影響。

根據研究發現,除了台灣本身之外,最容易受到台灣海峽干擾的經濟體就是中國,中國每年透過台灣海峽創造約1.3兆美元(約新台幣42兆元)的貿易額。這些貨物大部分是中國進口的石油、金屬、鐵礦石和其他原料以及電子元件,這些元件將為中國發電廠和工廠提供電力。

研究人員計還算出,台灣海峽是日本和南韓近3分之1進口商品,以及約4分之1出口商品的重要航道;澳洲也有近27%的出口通過該海峽,主要是鐵礦石、煤炭和液化天然氣等商品。

在貿易運輸最依賴台灣海峽的5個國家中,有4個位於非洲。光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就透過該海峽運送其出口總額的70%,主要是銅、鈷和其他金屬。其他許多中東國家30%以上的出口也透過台灣海峽進行,因為這些國家為中國提供動力燃料。

葛來儀說,台灣周遭發生的任何事件,例如入侵或封鎖,都會從根本上擾亂正常的貿易狀況,這會給許多國家帶來很多經濟打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