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公告草案,授權第三方支付業者遇到涉詐客戶時,可延後撥款。(記者徐子苓攝)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第三方支付」(簡稱「三支」)近年被爆出淪為詐騙集團洗錢的工具,為了從金流遏止詐騙,數位發展部近日預告「第三方支付服務業疑似涉詐客戶認定及控管措施處理辦法」草案,授權三支業者遇到涉詐客戶時,可延後撥款至少15天,或暫停提供服務,讓詐團無錢可收。
什麼是第三方支付?三支提供網路時代的「代收代付」服務,舉例來說,電商平台通常都會經營自己的三支,當消費者在網路下單、完成交易、確認付款後,三支收到買方客戶的錢,會再將款項撥給賣方客戶,可以說是網路交易的中介角色。但也因為三支處理金流服務,近年陸續爆出不肖份子用作收款、洗錢的案例。
數發部公告草案的目的,簡單來說,三支業者過往即便遇到可疑的客戶,依照合約仍必須撥款,否則會被客訴或有違約問題,而數發部藉由法令授權三支業者,當懷疑客戶涉及詐騙時,有至少15天的時間扣住金流,爭取時間通報警方,再由警方確認是否真為詐騙。
數發部指出,三支業者應對客戶善盡管理和注意義務,草案將疑似涉及詐欺犯罪的客戶身分認定基準明確化,確保三支業者對於後續的通報程序、同業通知有所遵循,並明確規定應妥善保存相關資料和交易紀錄。
疑似涉詐客戶是什麼?草案規定包含:持有經法院、檢察署或司法警察機關通報疑似涉詐騙的帳號、持有金融機構或其他三支業者轉知的疑似涉詐帳號等,或是其他經三支業者綜合考量客戶商業模式、民眾通報可疑交易等因素,認定疑似涉詐等等。
草案指出,當三支業者遇到涉詐客戶時,應對客戶進行強化確認身份(KYC)的程序,可要求客戶提供驗證身份和資金來源的資料,或是透過實地訪查等方式確認客戶狀態等等。
而當客戶拒絕配合這些確認程序,或是經查證疑似涉及詐欺犯罪,三支業者可暫停提供服務,或對於該客戶帳號內的現有交易款項「延後撥款」,期間不得少於15天,而三支業者可保存資料並儘速通報司法警察機關,警方會在5天內通知三支業者應繼續控管或解除控管,最長可控管2年。
草案也強化三支的產業聯防,根據草案,三支業者若認定其客戶疑似涉及詐騙,可以書面或電子方式通知同業業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