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對中國、東南亞太陽能產品祭關稅,印度積極搶市填補缺口。(路透資料照)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隨著華府擴大打擊與北京有關連的太陽能產品製造商,印度公司正在採取行動,填補因中國出口產品被排除在美國太陽能產業之外留下的空白。
《金融時報》報導,在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大量湧入,導致全球價格跌至歷史新低之後,華府正在考慮對太陽能進口徵收額外關稅,以保護美國本土產業。美國商務部日前公佈,對東南亞4國太陽能電池出口商徵收高達293%關稅的初步提案,美國大部份的太陽能供應都來自這些國家,而這些國家的太陽能產業背後通常是中企。
這項迫在眉睫的決定,促使開發商和製造商將目光投向其他不受關稅影響的市場。顧問公司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預估,未來幾年中國和東南亞這些主要中心以外國家的電池製造量將增1倍以上,其中印度佔新增產能的40%。
印度最大再生能源公司之一ReNew執行長辛哈(Sumant Sinha)表示,隨著華府在能源轉型的過程減少對中依賴,市場對印度太陽能零組件的需求將增加。辛哈補充,就綠色科技供應鏈而言,需要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在這個情況下印度可以成為中國的「加一」。
辛哈提到,ReNew正考慮從公司位於印度的太陽能工廠將產品向美國出口,目前仍在等待美國的關稅決策,印度將填補這一空缺。印度國家太陽能聯盟(National Solar Energy Federation)執行長普利帕卡(Subrahmanyam Pulipaka)則稱,印度沒有1家製造商不考慮出口。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去年美國從印度進口的太陽能面板和電池超過18億美元(約新台幣579.9億元),高於前年的約2.5億美元(約新台幣80.5億元)。
在拜登政府推動《降低通膨法案》(IRA)之後,為製造商提供利潤豐厚的補貼,印度企業也擴大投資美國工廠。與此同時,拜登政府提高了對北京有關的太陽能進口保護,將中國電池的關稅調高1倍,對東南亞的中企也加徵關稅,並禁止與新疆強迫勞動有關的產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