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個海洋波浪示範電廠明年完成 5年拚20MW

2024/10/04 20:57

以科國際董事長黃齊元(左)與Eco Wave Pow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Inna Braverman,簽署採購合約。(記者林菁樺攝)以科國際董事長黃齊元(左)與Eco Wave Pow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Inna Braverman,簽署採購合約。(記者林菁樺攝)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台灣首個海洋能示範案場預計2025年完成,以科國際與以色列ECO WAVE POWER於3日簽署採購合約,以科國際董事長黃齊元表示,四周環海的台灣適合發展海洋能發電,已針對台灣東、西部、離島等83個地點進行評估,目前100KW波浪能示範電廠送審中,五年內目標拚到20MW為主,長期目標是400MW。

以科國際是船舶設備商聯達行子公司,黃齊元表示,台灣的新能源除氫能、地熱外,也適合發展海洋能發電。他過去就和以色列有生意往來,因而找上那斯達克上市、擁有岸際型波浪能國際專利技術的ECO WAVE POWER合作,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Inna Braverman也親飛台灣簽約。

黃齊元指出,以科國際在台灣東、西岸均有評估,100KW的示範電廠力拼明年完成,目前在跟能源署、港務公司、漁業署等單位持續溝通,待拿到籌設許可後,預計三到六個月可完成。以科國際也直言,中央政策支持,但土地取得相對困難。

黃齊元透露,官方盼能盡快有示範案場,以科國際目標是5年內裝置容量累計達到20MW,長遠目標是400MW,若示範電廠計畫順利,可同步推動商業化電廠。

Braverman表示,台灣海洋能躉購費率算是相當高,且政策也訂出超過7GW的藍圖,盼以台灣為起點,擴張到亞洲其他國家。黃齊元也說,以科國際除了向以色列採購設備外,鋼構等會在地生產,50%可國產化。

國內海洋能躉購費率每度約7.32元,以科國際副總謝宗丞談到,因海洋能類型多元,盼未來費率可以更細緻,至於發電效率部分,統計數據顯示,容量因數約落在28%。

謝宗丞說明,海洋能有潮汐、波浪、溫差等發電,型態相當多元,以科國際會推動近岸型(岸際型),施工會相對容易,而台灣東部地區,因先天地理條件有浪高、頻率高優勢,比西部更具潛能。 以科國際完成台灣含離島約83個潛力地點評估,初步評估國內波浪發電潛力約有600MW。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