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晶董事長廖國榮指出,2028年進入量子太陽能電池時代,轉換效率超過35%。(記者張慧雯攝)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與「Net-Zero Taiwan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將於10月2日至4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今天下午舉行展前記者會,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太陽能電池進入第三次革命,預計2028年將邁入量子太陽能電池時代,轉換效率可超過35%以上。
他分析,太陽能電池製程演化可分成三大階段,第一階段2004年至2014年開發的是「鋁背面電場太陽能電池」(AL-BSF),電池效率僅14-15%,2014年至2024年進入「鈍化射極與背面太陽能電池」(PERC),轉效率約17-22.5%,2024年推出「穿隧氧化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TOPCon),採用N型矽晶片,相較之前採用P型矽晶片,是以「半導體技術」來做太陽能電池,進入量子電池時代,轉換效率提高至24.5%左右,若再加上鈣鈦礦,則轉換效率可拉高至35%-40%。
他也解釋,AL-BSF與PREC電池都採用P型晶片為基板,在晶圓製程摻雜「硼元素」,當太陽照射時硼與兩個氧原子結合變成氧化硼,使得硼原子無法形成光生載子(電子電洞對),會使得載子壽命降低、發電效率衰減;然而N型電池在製程摻雜磷元素,就不會有P型晶片硼氧鏈的光衰現象,改善PERC的缺點。
他同時提到,目前最新方式就是「鈣鈦礦加上TOPCon電池」,運用量子疊層電池優勢,電池轉換效率可達35-40%,預計2028年會大量生產製造,市場認為這是未來10年最具發展潛力的太陽能電池,未來將進入量子太陽能電池的時代。
廖國榮認為,只要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升,就沒有「土地不足」的問題,期望2030年時每公頃土地裝置量可達到2.25MW,較先前增幅達60%,對於土地稀少的台灣來說,這就不是發展太陽能產業的瓶頸。
針對新政府上台後,廖國榮指出,希望政府能指派跨部會溝通協調的人選,才能讓再生能源產業能順利運轉,而非各部會各行其是。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