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祭出多項措施拉抬股市和房市,使得股市大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至16個月最高,但外資仍「敬而遠之」,強調中國仍缺乏直接刺激消費者需求的財政措施。(歐新社)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路透》報導,中國祭出多項措施拉抬股市和房市,使得股市大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至16個月最高,但外資仍「敬而遠之」,強調中國仍缺乏直接刺激消費者需求的財政措施;而春華資本創辦人胡祖六認為,中國經濟走勢是否直轉好,居民消費是最重要經濟指標,也是中國經濟成長的唯一驅動力。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宣布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向金融市場挹注約1兆人民幣(下同,4.5兆台幣)資金,同時將7天期逆回購利率由1.7%降至1.5%,並引導商業銀行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房貸利率附近,預計平均降幅約0.5個百分點;還將創設新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挹注8000億元,以穩定股市發展。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政府考慮透過發行新專項債券,向大型國有銀行挹注1兆元資金,增加他們支持疲弱經濟的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26日突然召開會議,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自主持,承諾將透過強有力降息措施和調整財政與貨幣政策,支持陷入困境的經濟。投資人表示,這種反應顯示市場氣氛有多低迷,但中國政府的措施並未解決大多數外資看到的問題:缺乏直接刺激消費者需求的財政措施。
Rayliant Global Advisors投資組合管理主管伍爾(Phillip Wool)表示,這些措施主要是為廖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但僅靠更多的流動性無法帶來長期投資人希望看到的持續復甦,只要內需像以前一樣疲弱,就沒有人願意借貸,這類措施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
中國迄今仍未擺脫已逾1年的通縮陰影,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年增2.1%,低於7月的2.7%;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6%,但仍低於預期,且主要是由食品價格帶動。
由於房市低迷和消費疲軟,中國恐無法實現全年5%成長目標,分析師指出,只有透過把錢放入消費者口袋,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威廉.布萊爾(William Blair)新興市場成長策略投資組合經理瑟斯頓(Vivian L. Thurston)表示,為了有效因應這些經濟挑戰,中國須採取有意義和有效的財政刺激措施。
近年來,儘管其他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但中國股市表現低迷,導致外資紛紛撤離。Copley Fund Research追蹤的全球基金中,超過1/4基金根本不持有任何中國投資,而在2021年,幾乎所有基金都保留了中國投資。
儘管滬深300指數和香港恆生指數過去3個交易日大漲,但仍較2021年2月創下的高峰分別下跌35%和39%;相較之下,同一時間日經225指數上漲約30%,標普500指數上漲45%。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投資組合經理Gary Tan表示,中國政府本週宣布的救市措施不太可能讓他改變對中國股市的減持立場,只有中國通縮前景和房市發生根本性變化,外資才會重新將新資金投入中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