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已佔有重要地位。(路透)
台灣的矽盾與美國戰略相互矛盾?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AI浪潮推高全球半導體的重要性,我國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巨擘,都開始在台灣瘋狂搶購廠房,凸顯台灣在晶片領域的領導地位。近幾年,外界常以「矽盾」一詞,來形容台灣在半導體的卓越實力,至於矽盾是否真的具備防禦作用,或是增加台灣所要面臨的風險,各界看法大不同。
台灣半導體業領先全球,被外界稱作「矽盾」,因為一旦晶片製造出狀況,對全球經濟來說是場災難,美國等大國不會置之不理,可望對中國侵略起威懾作用,但另一派觀點認為,這反而讓台灣更危險,畢竟中國對台虎視眈眈,恐怕引起美國施壓,要台灣多元化生產分散風險。
事實上,不支持矽盾概念的專家表示,美日歐擔憂台海開戰,亦擔憂晶片供應鏈遭中國壟斷,因此會藉由掏空台灣的方式,威脅台積電等晶片供應鏈在本土工廠,以確保變故發生後的晶片供應無虞,當美國掏空台灣晶片供應鏈,就是拿走台灣的矽盾,簡單來說,台灣的矽盾與美國戰略相互矛盾,可能保了美國,就保不了台灣。
針對「矽盾能否對中侵略產生威攝作用」,觀點及立場眾多,為此,中研院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再提出「矽盾2.0」戰略,稱為確保台海安全,並讓台灣全面融入國際生產網路,提升台灣在全球經濟安全的作用,認為台灣的成功是全球穩定的關鍵。
台灣半導體產業被稱為「矽盾」,意指我國該領域對全球的影響力很大。(歐新社)
台灣半導體最大優勢 是為數眾出付出的工程師
據了解,原先的矽盾1.0概念是由澳洲記者於《矽屏障:台灣最堅實的國防》書中所提出的概念,稱在全球半導體領域中,若中國武力侵犯台灣,一旦中斷台灣供應鏈,將會影響到全球科技產業的供給,因為台灣在半導體領先地位中已扮演這種要角色,甚至會引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軍事干預。
加上後來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也提及到台灣半導體產業被稱為「矽盾」,這也意味著世界都需要台灣該項產業的支持,因此全世界並沒有哪個國家會希望台海發生戰爭。若中國真的發起戰爭,也會重創自身經濟,所以中國也會基於這一考量,打消武力犯台的意願。
2023年1月19日,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指出,台灣有矽盾的3個原因是,
一、現階段晶片極其重要,會影響世界經濟已不再只是鑽石、黃金這種東西;
二、製造晶片的過程極其脆弱,比紙張更容易受到破壞,這也是工程師要穿著防塵衣的主要原因;
三、半導體的產業非常難從台灣搬離,全世界找不到有這麼多從小到大唸書成績這麼好的工程人員,願意過著像蟑螂一樣,且在半導體快速淘汰、惡劣的環境裡面,辛苦努力存活下來,並沒有享樂主義過黃金、鑽石一般的生活。
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不認為存在「矽盾」一說。(法新社)
台積電在美中角力夾縫
起初在「矽盾」概念發起時,一部份的人認為此一防護罩能夠保護全台灣,但也有人並不這麼認為,2023年1月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曾造訪台灣,返美後與台灣媒體線上討論時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非但不能成為防衛台灣的「矽盾」,反而是北京想侵台的導因,因此美國提升半導體產業市占率,相較之下,才有助降低中國侵台動機。
博明認為「半導體產業可以避免中國侵台」,這個觀點很瘋狂,他不認為有矽盾這種東西存在,中共政治宣傳的論調也恰相反,認為中共想藉侵略控制台灣半導體產業。後來2023年5月,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在紐約時報一個專訪中也駁斥「矽盾」這一說法,他認為美國、中國都需要台灣的晶片,「中國不會因為半導體而入侵台灣,也不會因為半導體而不入侵台灣」,而是取決於美中如何維持兩國現狀。
劉德音當時表示,美國當初就是為了吸引台積電、爭取台積電在美設廠,才催生了「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另外,與中國打起貿易戰的美國及其盟國政界領袖,都曾敦促台積電在台灣以外的地方興建生產設施。中國也用盡各種方法想與台積電競爭,不惜動用駭客、竊取智慧財產權並投資數千億美元,在這兩國拉扯之際,台積電著實左右為難。
中研院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資料照)
台灣半導體產值 僅次於美國
2024年9月,中研院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提出了「矽盾2.0」的戰略,當務之急是確保台海安全,並讓台灣全面融入國際生產網絡,提升本國在全球經濟安全的作用,認為台灣的成功是全球穩定的關鍵,他在《The Diplomat》撰文指出,半導體供應鏈不僅是科技競賽,更是一場爭奪戰略主導地位的戰爭,而台積電就是關鍵的參與者。
除了上述專家所稱的台灣是否擁有矽盾保護的觀點,吳介民表示,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是「不對等損壞」,儘管中國已擁有自己的半導體事業,但擾亂全球供應鏈對美國及其他盟國造成的傷害,可能還比中國更大,因此吳介民認為,必須考慮這種不對等損害的結果。同時也指出,美國雖然盼重建美國晶片製造能力,降低過度依賴單一地點的風險,但這並非是最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此,保護台灣避免受到中國經濟脅迫、灰色地帶戰爭或其他軍事行動,需要採取全面戰略,確保地區和平是必要的,但這仍然不夠,稱台灣也必須增強在國際的參與度,認為多元化不應被視為對台灣經濟和安全的威脅,以台積電在美國發展為例,增強與西方國家的相互依存力,從而強化供應鏈韌性。
換句話說,只要能夠強化全球半導體產業對台灣的依賴性,方能應對日益複雜的地緣政治,使台灣企業在全球舞台上有發言權,提升台灣在經濟安全中扮演的角色提供舞台。
報導指出,2024年的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值排行將持續僅次於美國,不論是矽盾1.0或矽盾2.0的觀點,皆突顯台灣半導體業在全球所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地緣政治的風險也確實是干擾最大的因素,但從台積電近期的營運或海外投資布局遠優於其他競爭者來看,能夠從容應對客戶需要風險分散並降低定單集中度等手段,便能成功化解或舒緩各界的疑慮。
「矽盾2.0」的戰略旨在強化台灣與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依賴性,以應對地緣政治問題。(彭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