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櫃綠能環保股聯友金屬(7610)旗下聯友能源、化工股康普(4739) 子公司天弘化學(7742)與鋰電池回收大廠名仁科技今(24)日宣布共組「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照片左至右分別為康普董事長何基丞、聯友金屬總經理吳永中、銘福集團總裁陳福松。(記者張慧雯攝)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興櫃綠能環保股聯友金屬(7610)旗下聯友能源、化工股康普(4739) 子公司天弘化學(7742)與鋰電池回收大廠名仁科技今(24)日宣布共組「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推出台灣第一個汰役鋰電池B2B(Battery To Battery)的循環經濟生態系,將汰役鋰電池進行回收、破碎、純化、精煉、以及再生產,建構出完整的循環生命週期技術解決方案。
負責上游回收的名仁資源是由全台最大廢車處理回收廠-銘福集團獨資成立,是國內回收電池專業處理的先驅;負責中段製程純化的聯友能源為聯友金屬100%持有的子公司,主要從事鈷鎳鋰二次資源循環回收及製造;負責後段製程的天弘化學為康普材料持股63.99%子公司,多年來致力研發濕法冶金萃取與純化技術,近年完成鈷系化學品擴產,主要產品為鋰電池正極材原料-硫酸鈷,已成為國際電池廠及車廠供應鏈成員。
康普董事長何基丞指出,電動車鋰電池使用期限大概是8年,因此,在地化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是重要且急迫的議題;他也說,隨著電動車普及化,2034年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快速增加至約2萬噸,是目前的20倍之多,若未經妥善處理,恐造成環境極大隱憂。
此次三方策略聯盟合作,名仁資源進行國內汰役鋰電池的物理拆解及破碎前處理,聯友能源對處理後的電池黑粉進行高值化萃取及純化,提取高價金屬鋰、鎳、鈷等元素,再由天弘化學精煉成車用級電池正極原材料,回到電動車電池供應鏈,完成鋰電池再循環,何基丞也坦承,目前已接獲歐洲電動車大廠通知,表態未來購買的鋰電池需含有一定比例的回收材料。
聯友金屬總經理吳永中解釋,依照去年8月最新公布的歐盟電池法案,2031年新製造的鋰電池再生材料最低使用比例,稀有金屬中的鈷將倍增至16%、鋰增加至6%、鎳提高到6%,2036年增至26%、鋰增加至12%、鎳提高到15%,如何獲得這些龐大再生稀有金屬材料,成全世界電池材料供應廠必須面對的難題。
為此,聯友與名仁、天弘兩家上下游廠商,共同組成鋰電池循環永續責任聯盟,串聯目前各自的廠房設備及製程,期望發揮聯盟整合綜效,增加產業競爭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