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AI時代,人才短缺已然是迫在眉睫的挑戰。(資料照,記者廖家寧攝)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為延攬海外優秀學子,經濟部跨部會推動「2+4人才培育方案」,也就是培育2年,在台服務4年或2年,期間學雜費由政府提供,生活費則由企業支持,一年獎學金是22萬元起跳,更「保證留台就業」,同時也鼓勵企業加碼獎學金攬才留用。經濟部預計,每年能培育2.5萬名國際人才為台灣服務。
經濟部今年8月調查,約2.4萬家企業中有超過千家企業表達外國人才需求殷切,提出約5000名人才需求。然而,每年來台唸書的國際生約1.9萬人,留台率約47%,有近萬名國際生未在台工作;目前我國境外生3大來源國,依序為越南、印尼、馬來西亞。
經濟部長郭智輝與教育部長鄭英耀、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本月9日共同邀集工總、商總、電電公會、電腦公會、半導體協會、機械公會、工具機公會等21家產業公協會及NVIDIA、AMD、Microsoft、Infineon、台達電、新應材等11家國內外業者,針對我國為了因應少子化與產業缺才的挑戰,共同商議人才培育議題,並提出短期及中長期策略、目標及作法。
第一階段期程是2023至2024年,由經濟部與教育部合作,規劃產業別「精準媒合」,組織「國際產學教育合作聯盟」專案辦公室,在越南、印尼、菲律賓建置海外基地,籌組「新型專班」擴大招收僑外生,泰國、印度及馬來西亞目前盤點籌備中。
「新型專班」作法上,國際產學教育合作聯盟指出,國際生來台前先在當地國的海外基地,修習「免費華語先修課程」,招攬對象為大三、大四生,或是專科、學士畢業生,開班領域為STEM(理工科)、半導體、金融等專業,以對接企業需求,畢業後需在台服務2年,若不留台須繳回獎學金。
獎學金資源方面,由國發會提供單程機票,第1年提供上限10萬元新台幣的學雜費補助,第2年則擇優補助上限10萬元的學雜費;企業則贊助生活費與實習津貼,包括每位學生每人每月至少1萬元的生活津貼,以及實習期間提供不低於最低基本工資的實習津貼。
經濟部官員表示,透過學研接軌產業,能降低學用落差,而國際生就業留用也能降低招募成本,因此也鼓勵企業加碼提供生活費與津貼,以攬才留用。
中長期則規劃「2+4方案」,針對東南亞尤其是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優秀國際生規劃客製化課程,學生畢業後可進入產業貢獻所學。
「2+4方案」祭出就學期間的學雜費由政府提供,生活津貼則由企業提供,幫助企業找到合適人才,並保證留台就業(培育2年,留台工作4年或2年)。經濟部期望每年培育2.5萬名國際人才,支持台灣成為「經濟日不落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