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工研院助搭產業橋樑 台廠供應鏈搶吃矽光子大餅

2024/09/05 20:16

工研院在2018年成立「矽光子積體光電系統量測實驗室」,提供8吋與12吋晶圓級光電元件自動化快速檢測。(工研院提供)工研院在2018年成立「矽光子積體光電系統量測實驗室」,提供8吋與12吋晶圓級光電元件自動化快速檢測。(工研院提供)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台灣光電暨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協會(TOSIA)今日攜手工研院,舉辦國際矽光子產業鏈搭橋合作簽署發布會,協同貿聯-KY(3665)、茂德科技、威世波等業者接軌國際,目標掌握「光」速商機,搶吃矽光子大餅,提高台灣產業在國際的競爭力與能見度。

TOSIA今日與荷蘭PhotonDelta組織、歐洲光子產業協會(European Photonics Industry Consortium;EPIC)達成對接協議,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工研院、荷蘭台辦事處(NLOT)的見證下,貿聯-KY與荷蘭Phix針對下世代光子晶片的異質整合封裝技術擴大合作。

工研院觀察,矽光子具有度整合性,利於大量製造,並擁有低能耗、巨量傳輸等特性,在資料中心、高速運算、感測器等產業應用領域具備成本優勢,工研院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促進矽光子應用發展,同時持續深化國內外合作,致力建構完整矽光子生態系。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張世杰指出,工研院6年前就成立「矽光子積體光電系統量測實驗室」,提供8吋與12吋晶圓級光電元件自動化快速檢測,包括元件設計、製程整合、光學封裝及光電測試技術,成功串聯國家矽光子上下游產業鏈。

張世杰說,由於全球數據流量爆炸成長、AI運算量與日俱增,矽光子如今成為最具潛力的前沿科技之一,除了人工智慧、5G通訊、自動駕駛等高科技領域,未來還能拓展至感測、醫療影像等應用,工研院在產發署支持之下,搭建起國內外產業的接軌橋梁,共同投入矽光子產研交流與合作,以切入全球供應鏈。

此外,貿聯總經理鄧劍華也提到,伴隨著AI崛起,旗下高效能運算(HPC)需求越來越強勁,過往傳輸線以銅為主,但損耗與效率終有極限,無法應付未來的高頻高速需求,因此以矽光子打造的光學傳輸可望成為最佳解方,能符合下世代的高速網路傳輸、數據傳輸速率等條件,期待與Phix的合作,能帶動產品規格優化升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