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天出席「2024碳權交易元年高峰論壇」,以「防止地球暖化,各國的減碳奮鬥」發布專題演講。(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今天出席「2024碳權交易元年高峰論壇」,以「防止地球暖化,各國的減碳奮鬥」發布專題演講,談到目前業界積極加入的百分百再生能源(RE100)因存在能源定義等爭議,後續可望由新的無碳能源(CFE)協議所取代,核綠共存應成為主流趨勢,否則地球暖化無解,綠能對台灣造成的環境破壞也會較核能發電嚴重10倍。
童子賢指出,人類文明發展綠電20多年來,截至2023年全球太陽能發電比重僅5.5%,風電7.8%,水力14.2%,合計佔整體27.5%,主要仍以燃煤發電為大宗(33.8%),天然氣次之(18.7%),還包括其他化石燃料(6%)與石油發電(1.3%),儘管核能比重為(9.1%),仍然低於全球無碳發電需求,因此,近期不乏可以看到部分國家相繼擴增核能使用率。
童子賢提到,在綠電不敷使用的情況下,RE100提倡「非核」的綠能雖然理想,但有如空中樓閣般好高騖遠,以台灣為例,國內65%用電量集中在製造業,加上服務業的8%,在RE100的標準之下,整體綠能比重需達到73%,台灣綠電現佔總發電量不到2成,「從哪裡來供應?」也就是說,不光是台灣,RE100對於全球平均值而言根本毫無機會。
童子賢觀察,去年11月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COP 28),聯合國能源組織(UN-Energy)提出的無碳電力(Carbon Free Energy, CFE)概念,定義無碳電力包括再生能源、儲能、氫能、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小型核電),已獲得包括美國在內的25個國家共同倡議,可作為協助企業電網全面去除有碳電力,全面達成碳中和。
童子賢強調,電力成本就是國家的成本,如果發展綠能賺的是內銷市場的錢,而沒有能力出口外銷,「有點像在麻將桌上,你虧錢,我贏錢,其實是零和遊戲」,對台灣的競爭力沒有幫助,只是內耗,民間對於核廢料、核安存在疑慮,但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與新技術能夠妥適處理,燃燒天然氣將二氧化碳排入大氣層的做法並不會比較負責任。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