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控永續長林本明專題報告。(記者田裕華攝)
〔記者吳欣恬、實習記者蔡宛凌/台北報導〕永豐金控永續長林本明分享,永續已經是金融業的標準配備,永豐金除了設定自身的淨零目標,更進一步透過投融資幫助台灣邁向淨零。
林本明指出,全世界大概已經有49個國家都已經將淨零列入法案,台灣也不例外,台灣的淨零入法就是「氣候變遷調適專章」,淨零排放關聯最大的就是在能源,根據國發會規劃的台灣淨零路徑,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有關電的部分。
永豐金控配合整個國家淨零的發展,在永續方面淨零的推動,制定了4個步驟:合規、優化、重塑、領導。
在合規的部分,林本明直言,淨零的議題裡面,符合規管已經是最低要求。金融業已經在講,現在是「No ESG, No Money」,做不到永續,投資人連來投資都不會來,永續已經是金融業的標準配備。
永豐金控早在2019年開始就把這個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放在三大永續承諾裡面,2022年的3月進一步通過永豐金控的兩項淨零目標: 2030年達成自身營運淨零排放、2050年達成全資產組合淨零排放。並且,永豐金控將永續納入總經理、高階主管的績效指標。總經理的永續及內控指標占比30%;其中關注氣候風險並推動淨零具體作為指標占比10%。高階主管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指標占比3~10%,視主管職務而有不同;例如:提升內部氣候意識,占比為3%。淨零承諾,占比為10%。
透過內部刊物「豐悅刊」永續專欄、於內部APP「永豐雲」設置「永續ING」專區、以及辦理講座或訓練課程,傳遞企業永續理念並協助員工掌握永續趨勢與新知,深化企業永續文化。
在優化方面,2022年3月永豐金控經董事會通過淨零目標,旋即設置跨子公司、跨部門的淨零專案工作小組,並設置8個工作分組,擬定長達5年的短中長期目標,管理淨零相關工作的推動與執行,同時併同整體永續發展工作執行情形,每半年向董事會報告。
此外,推動低碳營運,包括擴大溫室氣體盤查範圍、優化內部能源管理等;並設定自身營運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透過自身減碳與使用再生能源、憑證等方式達成2030年自身營運淨零排放目標。
林本明指出,耗電最大的來源就是空調、照明、電力。永豐金控在範疇1、範疇2的碳排放量,從2022年的1萬9000公噸,到2023年減至1萬6000公噸,少了將近3000公噸,就是透過電器設備的汰換,帶來明顯的減碳效益。
重塑的部分,依照國際能源總署IEA的研究,2030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界點,2030年以前要靠自有的技術汰換一些不具減碳效益的設備,從這方面著手,把碳排放量盡量的降低;2030年到2050年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科技帶來減碳的技術,可以幫助2050減碳的目標比較容易達到。
林本明分享,不管是2030年以前或是2030年以後,其實永續、節能或者綠色金融,代表的是商機跟機會,永豐金發現這樣的商機,設定3年具體工作計畫及目標,透過設定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逐步提高綠電使用比率、擴大綠色能源融資及GSS債券發行等計畫來推動,並逐步擴大投融資業務影響層面,發揮金融業火車頭力量,帶動產業朝低碳轉型方向前進。
永豐銀行2012年起即投入再生能源融資服務,業務觸角由太陽能逐步擴增至儲能、以及地熱、小水力發電等領域。到目前為止,全台灣近三成的太陽能電廠融資來自於永豐銀行,在永續方面有替國家貢獻、佔一席之地。
永豐金控圍繞國發會的12項關鍵戰略,發展永續方面的做法,透過董事會監督各個經理部門來推動,同時成立5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確保推展的計畫能夠完整的執行。
最後,在領導上,發揮金融影響力,攜手企業低碳轉型,永豐金控將逐步退出(phase out)燃料煤及非常規油氣相關產業。2022年7月1日起永豐金控(含海外子公司)不再新承作燃料煤及非常規油氣相關的專案融資,既有專案融資到期亦不再續約;2023年7月1日起不再新承作燃料煤相關之專案投融資,並於2030年底前達到全球撤資。
永豐金控要求所有供應商皆須落實社會責任,同時維護環境永續發展、維護基本人權,並遵守商業道德。「供應商永續發展承諾書」簽署比例已達100%。
永豐銀行為協助合作企業落實溫室氣體盤查,進一步推動產業轉型,攜手英國標準協會(BSI),於2022年起啟動復盛集團及康舒科技上游供應鏈廠商溫室氣體盤查合作,協助企業實踐淨零排放,邁出永續發展的第一步
永豐金控更是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之會員,董事長陳思寬女士更出任協會之常務監事,支持協會推動各項國際永續倡議及適時提出政策建言,並分別於2020及2022年底響應協會發起之「台灣永續金融推動平台」及「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倡議平台」成為發起成員之一。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