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美國半導體昔時榮耀 失落已十年

2024/08/13 07:27

英特爾8月1日公布令人失望的今年第2季財報與本季財測數字。(路透資料照)英特爾8月1日公布令人失望的今年第2季財報與本季財測數字。(路透資料照)

英特爾錯過AI浪潮 八月股價已跌逾41%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特爾8月1日公布令人失望的今年第2季財報與本季財測數字後,2日股價大跌26%,創下50年來最大跌幅,加劇投資人對其追趕台積電與其他晶片製造商能力的質疑,既有分析師認為「英特爾現在逼近生存問題」。

英特爾先是財報、財測令人失望,7日又因為英特爾在1日坦言旗下代工業務「陷入困境」,在營收下滑的同時,還面臨數十億美元的額外成本,股東表示,這項消息令人措手不及,認為這家晶片製造商隱瞞了造成業績疲軟、裁員和停發股利等結果的問題,因此將英特爾告上法院。

自8月1日至9日,在過去7個交易日中,英特爾股價下跌超過了41%。英特爾一直竭力應對其他晶片製造商對手的競爭,並從AI(人工智慧)的成長中受益,試圖重新奪回領先地位,但是近幾年隨著英特爾不斷放話,多個利空消息,讓穗證券分析師拉克什(Vijay Rakesh)指英特爾「重拾領導地位的道路艱難。」

受惠這波AI(人工智慧)趨勢,不管是台積電(2330)、輝達(NVIDIA)、超微(AMD)等,相關類股的股價今年一路狂飆,反觀英特爾似乎沒搭上這波浪潮,遠遠落後競爭對手。

在美國喊話要將晶片鏈中的更多製造環節,遷回美國本土,而在2022年祭出的《晶片與科學法》中,身為美國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無疑是最主要受惠者。照理來說,英特爾應該有機會藉此好好發揮,趁機反超三星、台積電。不過迄今卻仍面臨不少考驗,甚至出現「是否該換帥了?」的聲音。

英特爾迄今卻仍面臨不少考驗,甚至出現「是否該換帥了?」的聲音。(彭博資料照)英特爾迄今卻仍面臨不少考驗,甚至出現「是否該換帥了?」的聲音。(彭博資料照)

Q3營收續衰退  毛利率不及四成

不過早在補助法案出爐時,就有專家看衰,專家認為,英特爾目前面臨多重困境,包括技術失誤使產品延宕推出、先進製程落後對手、PC市場衰退衝擊業績,並非單靠晶片法案帶來的補助就能解決。

英特爾致力追趕台積電,盼重振往日製程優勢,但同時超微也在不斷瓜分數據中心晶片市場。英特爾雖早已砸下龐大資金試圖解決自身問題,但是晶片與晶片製程研發需要數年時間,意味技術失誤也需要數年解決。

英特爾公布截至6月底為止的第2季財務數據,營收為128.3億美元,年減1%,遜於分析師預期,淨虧損16.1億美元,或每股虧損38美分,毛利率則年減1.1個百分點,來到38.7%,遠不及分析師預期的43.6%。

本季營收預估會落在125億至135億美元,遠不及分析師預期的143.8億美元,預估調整後每股淨虧損3美分,亦大幅遜於分析師預期的每股獲利31美分,毛利率則預料將落在38%,低於分析師預期的45.5%。

英特爾致力於2030年成為全球第2大晶圓代工廠,挑戰台積電地位。(彭博資料照)英特爾致力於2030年成為全球第2大晶圓代工廠,挑戰台積電地位。(彭博資料照)

輝達超車英特爾 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走過失落的十年,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2021年宣布啟動 IDM2.0戰略計畫,除持續推進先進製程技術外,也宣布跨足晶圓代工事業,致力於2030年成為全球第2大晶圓代工廠,挑戰台積電地位。

在這場先進製程競爭中,大家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台積電、三星、英特爾三大廠在製程賽道上的競爭。

但是這十年,輝達超車英特爾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在晶圓代工業務,龍頭台積電掌握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很甩英特爾;過去在CPU(中央處理器)領域處劣勢的超微,持續瓜分掉市佔。相較之下,英特爾一再面臨新晶片推出的延宕,以及潛在客戶的流失。

英特爾誓言要拿回第一寶座,但值得注意的是,想重返晶片製造領導地位的英特爾,去年的晶片代工業務卻暴虧70億美元,且英特爾在晶片製造領域中明顯脫隊,被台積電與三星甩在身後。

就連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發文表示,英特爾財務數字「真的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並表示英特爾每賣1片晶圓就賠6550美元,對比台積電每賣1片則可賺4350美元。

在這波AI浪潮中,英特爾面臨毛利十年來一路下滑、代工業務不斷虧損、製成落後台積電、晶圓代工客戶在哪、龐大投資規模的落實等極大挑戰。(路透資料照)在這波AI浪潮中,英特爾面臨毛利十年來一路下滑、代工業務不斷虧損、製成落後台積電、晶圓代工客戶在哪、龐大投資規模的落實等極大挑戰。(路透資料照)

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 振興無門?

在這波AI浪潮中,英特爾面臨毛利十年來一路下滑、代工業務不斷虧損、製程落後台積電、晶圓代工客戶在哪、龐大投資規模的落實等極大挑戰,顯示出英特爾非但未能振興其晶圓代工業務,且在AI商機中也無法佔有關鍵地位。

有分析指出,英特爾弱點仍是缺乏大規模量產先進製程的經驗。對科技公司來說,最大危險在於無法盡快開發出領先的產品,只能退回到銷售大宗產品的處境。

早在多年前,英特爾有機會率先搶入AI市場。外媒報導,7年前OpenAI還是剛起步的非營利研究組織時,英特爾有機會取得部分股權。雙方高層在2017、2018年,花費好幾個月討論數種選項,一是英特爾以現金10億美元,買下OpenAI 15%股權;又或者是英特爾以成本價替OpenAI生產硬體,以獲取額外的15%股權。

然而,英特爾最終否決了這樁交易,部分原因是當時的執行長不認為生成式AI模型會在近期內問世,難以償還英特爾的投資,同時英特爾的資料中心部門,也不想以成本價替OpenAI生產商品。

英特爾回絕後,微軟在2019年接手投資,結果2022年,OpenAI發布聊天機器人ChatGPT,AI狂熱一躍而起,微軟成為AI巨擘。

微軟在2019年投資OpenAI,2022年,OpenAI發布聊天機器人ChatGPT,AI狂熱一躍而起,微軟順勢成為AI巨擘,英特爾因此錯過機會。(路透資料照)微軟在2019年投資OpenAI,2022年,OpenAI發布聊天機器人ChatGPT,AI狂熱一躍而起,微軟順勢成為AI巨擘,英特爾因此錯過機會。(路透資料照)

未進軍智慧手機 英特爾難以彌補的錯誤

沒有投資OpenAI,讓英特爾錯失大好機會。且在很早之前,英特爾拒絕替蘋果生產 iPhone處理器,更是痛失智慧手機商機,後來一次採訪,英特爾首席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也坦言,在英特爾發展歷程中,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未能成功進軍智慧手機晶片市場。

基辛格還表示,終止研發人工智慧GPU、缺乏對代工戰略的關注也是英特爾犯下的比較大的錯誤。20多年來,英特爾一直相信中央處理器(CPU)更能有效處理AI模型的工作,並認為輝達和超微的繪圖處理器(GPU)的架構「醜陋」。

以色列財經媒體《Ctech》也直言,英特爾長期前景不穩定,鑒於收入和利潤都在下滑,「這家晶片巨頭目前正處於危機之中」。

英特爾的連串錯誤決定,使該公司的AI發展落居人後,且在代工方面又大幅度落後,今年更有新聞指出,英特爾因為代工業務因錯誤決定,只好將晶圓生產總數約30%,外包台積電等外部合約製造商。而季辛格自己也認為,今年將是英特爾晶片製造業務「虧損最嚴重」的1年,預計2027年左右能達到損益平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