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經濟學人:習的3大產業敗在「內卷」製造業破產激增

2024/08/09 21:41

因為產能過剩、過度投資和「內卷式」惡性競爭,中國的製造商破產數量正激增。(法新社)因為產能過剩、過度投資和「內卷式」惡性競爭,中國的製造商破產數量正激增。(法新社)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英國經濟學人報導指出,因為產能過剩、過度投資和「內卷式」惡性競爭,中國的製造商破產數量正在激增。國家主席習近平最青睞的3個產業:電動車、太陽能模組和半導體,面臨嚴峻困境。

工業生產過剩的情況相當普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6月底,約有30%的工業企業出現虧損,超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創下的最高紀錄。針對超過50萬家企業的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企業的狀況急劇惡化,虧損企業數量激增44%。

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認識到中國製造商面臨的壓力,習近平最近承認對一些綠色技術的過度投資。7月下旬,由一群高級政府領導人組成的政治局會議紀要稱,中國必須避免「內卷式的惡性競爭」。內卷(Neijuan)是目前中國國內常用的術語,用來描述激烈的、自我傷害的競爭。

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堆積債務使他們比過去更難救助陷入困境的工業企業。目前,各城市和省份的債務已達60多兆人民幣,許多城市和省份都被告知要限制支出。中國經濟正在疲軟,消費下滑。近幾個月來,國內汽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8月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出口低於預期。同時,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對陷入困境的企業的支持也變得更加吝嗇。

電動車產業方面,自2023年初以來,至少有8家大型汽車製造商已關閉或停止生產。汽車業物流供應商上汽安吉物流在最近的破產程序中表示,該公司倒閉的主要原因是另一家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商愛馳汽車未能支付其帳單。另一家汽車製造商Levdeo的破產帶給供應商、代理商和銀行留下了40億元人民幣的未付帳單。根據一項估計,去年中國約有5萬2000家電動車相關企業倒閉,比前一年增加了近90%。

太陽能產業也面臨供應過剩的問題。今年,大多數太陽能組件的價格已降至平均生產成本以下。該行業的許多公司正在縮減生產規模,其他廠商取消進入市場的計劃。太陽能組件製造商海泰太陽能表示,預計價格將進一步下跌,該行業最大的生產商擁有現金儲備,可以幫助他們生存。投資銀行Natixis埃雷羅(Alicia García Herrero) 表示,與許多其他製造業一樣,太陽能行業面臨的最大壓力來自規模較小的供應商,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從零組件中獲得的利潤逐漸消失。

半導體產業正發生洗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將投資重點放在低端晶片組件上,以「輕鬆贏得市占」。這些零件現在供應嚴重過剩,許多生產這些零件的公司都在倒閉。根據收集企業數據公司企查的數據,2023年有近1萬1000 家晶片相關公司倒閉,每天約有30家。該公司表示,中國媒體報導的數字是準確的,但它無法再提供這些數字,因為這些數字已經變得「過於敏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