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宣布,銀行可申請試辦「財務評估模型」取代現行辦理無擔保授信業務評估。圖右為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左為銀行局長莊琇媛 (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金管會今天(8日)釋出利多!目前銀行辦理「無擔保授信」,多以客戶的財力證明文件,作為判斷收入的重要參考,金管會宣布,開放銀行業者以「試辦」方式,透過「財務評估模型」取代財力證明。換言之,未來像是「信用小白」、網紅直播主,或無法出具證明文件的小店家員工等,都可以因政策鬆綁受惠。
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表示,目前已有首家銀行提出申請試辦,用財務評估模型來分析客戶信用狀況,金管會正依照程序進行審理,大約還要半個月的時間,預估8月底可以上路。試辦時間為半年,總曝險額度為5億元。
至於這家搶頭香的銀行是誰?莊琇媛指出,因為還沒正式通過,尚無法揭示哪一家金融機構申請辦理。據瞭解,該銀行為玉山銀。
莊琇媛進一步說明,目前銀行辦理無擔保授信案件時,對於借款人月收入的評估方式,多以客戶之財力證明文件,作為判斷客戶收入的重要參考。
不過,隨著金融科技及大數據分析之發展,近年來已有銀行建置「大數據分析模型」以評估客戶還款能力,或建置財務評估模型以衡量客戶月收入,解決部分客戶不易提供財力證明文件的情形。
以這家銀行申請試辦「財務評估模型」取代財力證明為例,因為AI模型需要從資料中學習,該銀行從2018年至2020年,將既有客戶的基本及聯徵資料,輸入讓模型進行學習並計算結果,再比較客戶實際和預測的財務收入是否相符。
莊琇媛表示,「這家銀行」旁邊就有一家刻印章的小店,其員工薪水都是老闆給薪水袋,沒有財力證明文件能提供;為順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金管會鼓勵銀行以試辦方式提出可取代現行實務徵提財力證明文件之金融創新方案。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表示,7月16日已經宣布「促進金融科技發展五大策略」,其中一項策略為「擴大容錯空間,加大創新領域」;以大幅放寬銀保證業務試辦範圍,加大創新實驗範圍與力度,本案即為大幅放寬銀保證業務試辦第一案。
這是否也意味著銀行放寬信貸風險評估?莊琇媛強調,這項政策開放是提供另一個選項或機會,並非完全取代,而且,無擔保授信的風險控管機制仍存在;遇上需要使用財務評估的人,才使用此模型。
莊琇媛強調,金管會於訂有「金融機構對於債務人於全體金融機構之無擔保債務歸戶後之總餘額除以平均月收入,不宜超過22倍」(DBR22倍)規範。
莊琇媛坦言,過去融資公司承做BNPL(先買後付)引發不少爭議;就有不少人質疑,為什麼不由銀行業者承作BNPL業務,可以同時兼顧普惠金融與金融市場秩序之維持。
透過這項修正,過去銀行無法承作受理的無擔保信貸,像是「信用小白」或沒有固定月薪證明的新族群,也可以透過模型評估申貸,等於搶了租賃市場大餅。
銀行局強調,將此規範應用於「財務評估模型」中,為確保風險在可控範圍內,將審慎評估債務人還款能力,調降倍數於22倍以下。此外,該試辦結束後,金管會將根據結果評估,是否擴大該模式的適用範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