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熱門概念股》固態電池

2024/07/21 07:18

固態電池是一種新型態的電池技術,相較傳統的液態鋰電池更安全、電池壽命更長。(路透資料照)固態電池是一種新型態的電池技術,相較傳統的液態鋰電池更安全、電池壽命更長。(路透資料照)

固態電池是什麼?

全球暖化下,能源轉型需求大幅成長,也讓市場加倍關注下一代電能儲存技術的關注。目前,鋰離子電池被廣泛使用,然而,受到原料可得性、相對成本高以及安全問題的困擾,促使各大廠開始推動新的解決方案,投入固態電池技術的研發與生產,以實現低成本、高性能和高安全性。

固態電池是一種新型態的電池技術,被視為是電池技術的「聖杯」,傳統的液態鋰電池,透過液態電解質在正、負極之間傳導,如果充電速度過快,容易因高溫產生「枝晶」,引發短路起火。而次世代電池改用固態電解質,大大降低了起火的風險。

正因為固態電池安全性更高,因此正負極可以選用能量密度更高的材料,對於電動車而言,這是續航力以及電池壽命的關鍵。固態電池也被認為有更長的循環壽命,這代表他們可以承受更多次的充電、放電循環,電池性能也不會出現明顯的退化。

雖然固態電池的技術還算不成熟,但以有不少公司看準固態電池技術前景、市場趨勢而加碼投資,催生「固態電池概念股」。

相關個股

1.康普(4739)收盤價67.3元 週漲幅-4.81%

康普暨天弘化學董事長何基丞先前表示,今年展望審慎樂觀,觀察去年電動車電池材料市場,受到國際政治與經濟的影響、削價競爭普遍,重要金屬原料報價更下跌6至7成,不過今年原料已有止跌回穩趨勢,加上近期半導體產業提升電子級硫酸需求,對今年集團營運持正向期待。

何基丞指出,綜觀全球電動車大趨勢不變,但在國際政治與經濟的角力下,電池關鍵材料供應鏈面臨重整,重整過程中,供應商的產能、交期與品質仍是國際大廠選擇合作的關鍵因素,康普集團布局專業分工,積極擴產並完成相關認證,正在與多家國際車廠洽談合作。

2.美琪瑪(4721)收盤價76.9元 週漲幅-4%

美琪瑪董事長嚴隆財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全球電動車市場每年以2-3成的速度成長,帶動電池材料業務需求擴大,美琪瑪更創下連續31年沒有虧損的成績。

隨著地緣緊張局勢升溫,電池關鍵原料技術成為各國積極備戰的重點,市場推動去中化的同時,台廠有望因此受惠,美琪瑪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嚴隆財表示,不管有沒有受到中國廠商的威脅,業績都穩定的增長,反倒是,鎳、鈷金屬價格的波動,容易衝擊到獲利的表現。

3.中碳(1723)收盤價101元 週漲幅-1.46%

中碳總經理方明達指出,中碳已經在去年完成工業局有關電動大巴電池負極材料開發計劃、化合物半導體用高純碳粉與等方性石墨塊材開發計劃,並已開發符合6吋與8吋SiC長晶用坩堝,國內有幾家指標性客戶,正在測試中,6吋SiC長晶用坩堝,並已獲得認證,希望近期會有成果。

中碳目前的碳材石墨化產能約每年2000噸,二期的規劃產能約4000噸,因此,在二期產能逐步開出之後,最大產能將可達到6000噸,除了少部份作為煉鋼用的石墨電極加工,大多數提供鋰電池負極材料,應用在動力電池產業、以及儲能產業,助攻中碳在相關應用的市佔,有望帶動Q2開始的整體營運。

4.榮炭(6555)收盤價24.95元 週漲幅30.97%

榮炭專注於鋰電池負極材料研發和製造,擁有多項石墨製備類國家級發明專利,並得到台灣、美國、中國50多項專利。榮炭指出,一般鋰電池主要有四種材料,分別是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及隔離膜,其中石墨就是負極材料的主要成分,而鋰電池的材料又可區分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及碳微球,在台灣生產負極材料的廠商中,榮炭是唯一三種材料都生產、產線最完整的公司。

榮炭也在2021年與鴻海(2317)合作,擔任電動巴士電池供應鏈要角,負責負責高性價比的人造石墨,進一步合成高性能動力電池負極材料,最後由鴻海導入電動車動力電池製程。

5.明基材(8215)收盤價32.85元 週漲幅-4.78%

明基材則是由偏光片材料起家,2010年轉型加入電池隔離膜研發,搭上電動車熱潮,不只供應中國電池芯廠,也打進日本市場,並採用「乾式製程」生產隔離膜,結構中的聚乙烯融點較低,當電池溫度升高時,聚乙烯會融化塞住孔隙,停止發電,安全性較高。

明基材6月合併營收17.26億元,月增20.82%、年增7.77%;上半年累計營收達91.82億元,年增5.52%。明基材董事長陳建志今年稍早稍早指出,目前車用相關營收佔比還不大,不過基期低、今年營收成長率高,未來幾年都會看到顯著的成長。

6.立凱(5227)收盤價35.5元 週漲幅-4.95%

立凱是全球歷史最久的磷酸鋰鐵(LFP)電池材料商,成立於2005年,多年來專注鋰電池正極材料,是中國以外少數擁有完整LFP鋰電池材料製造技術與專利公司,全球擁有150項獨家專利,客戶遍布歐洲、美國、日本、南韓。

儘管立凱擁有堅強的技術實力,但是在中國官方大力補助電動車零組件等產業下,讓立凱長年面臨虧損。不過,隨著歐美試圖結束中國在電動車產業鏈的主導地位,立凱迎來新的機遇。立凱表示,目前已陸續減少對中客戶供貨LFP材料及僅對主要客戶供貨,有助立凱電虧損縮減,帶動2024年毛利率提升。法人也預估,立凱今年虧損將大幅收斂,2025年朝損益兩平甚至轉盈邁進。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