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東聯首創碳捕捉轉固態鋰電池材料 獲經部補助1.14億元

2024/07/19 15:06

東聯化學將捕捉之二氧化碳合成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等鋰電池電解液,並與工研院共同開發類固態電解質之前瞻技術,強化鋰電池壽命及安全性,預計衍生投資逾新臺幣3.8億元。(技術司提供)東聯化學將捕捉之二氧化碳合成EC(碳酸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等鋰電池電解液,並與工研院共同開發類固態電解質之前瞻技術,強化鋰電池壽命及安全性,預計衍生投資逾新臺幣3.8億元。(技術司提供)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經濟部產業技術司12日召開「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第5次決審會議,會中通過東聯化學、智崴、聯策科技、源傑科技等4項研發計畫,預期衍生投資超過新台幣5億元,可望創造逾新臺幣25億元產值;上述四計畫期程約2至3年,經濟部補助2.77億元,其中,以東聯化學將二氧化碳轉成類固態鋰電池材料,獲得經濟部1.14億元補助最多。

因應國際減碳趨勢及電動車需求,全球鋰電池市場持續蓬勃發展,高純度電池級電解液和類固態電解質技術成為關鍵。東聯化學將捕捉的二氧化碳合成EC(Ethylene Carbonate, 碳酸乙烯酯)、DMC(Dimethyl carbonate, 碳酸二甲酯)等鋰電池電解液,並與工研院共同開發類固態電解質之前瞻技術,可強化鋰電池壽命及安全性,並且預估達到約12萬噸的減碳效益,預計衍生投資逾新臺幣3.8億元。

技術司表示,資料中心、AI晶片運算需要高速傳輸且低功耗技術,源傑科技「以矽-有機光調製器為基礎之次世代超高速系統共裝晶片開發計畫」可有效解決資料傳輸問題。

源傑科技與國際AI巨擘共同開發3.2T高速光連結與系統設計,技術應用於次世代之AI/ML/HPC/IoT應用關鍵領域;延伸開發的最終產品預期營收逾20億美元、衍生產值40億美元、新增就業機會超過2500人,為台灣矽光子光通產業帶來新動能。

另一案是因應高階AI晶片封裝需求,提高封裝線路密度與減少基板翹曲,由聯策科技主導,並攜手超特國際、立誠光電進行「高深寬比玻璃基板先進封裝製程技術與設備開發計畫」,可開創半導體封裝、高階IC載板新市場。

四家業者透過雷射改質鑽孔、濕式晶種層與電鍍填銅等技術,解決鑽孔緩慢、晶種層沉積無法連續、填銅易產生缺陷等問題,降低製程與設備成本達50%;計畫開發期間預計衍生投資新臺幣2億元,新增就業機會20人,預期結案3年後累積營收達新台幣25億元。

智崴「5G AIoT亞灣新型觀光應用巡航計畫」也整合無人機技術、自動充電換機站、5G即時影像傳輸及城市導覽AR/VR等先進技術,打造可容納20人乘坐的720°環景座艙;此全球首創的應用將利用AI光流優化技術,為遊客提供精準且令人震撼的空中觀光體驗,顛覆傳統觀光模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