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外送市場是否成長停滯,Uber Eats台灣餐飲商家事業總監徐鈞洋(左1)秀出公司數據,回答常見的3大疑問。(業者提供)
〔記者徐子苓/台北報導〕Uber Eats本週在台北、高雄首辦「在地之星」商家合作夥伴日,針對外送市場是否面臨成長停滯、商家加入外送平台是否符合成本效益等質疑,Uber Eats台灣餐飲商家事業總監徐鈞洋秀出內部數據,回答常見的3大疑問。
第1個疑問是,實體餐飲業景氣回升,外送是否不再需要?徐鈞洋指出,事實上在疫情解封後,平台整體表現(包含訂單量)都是優於疫情三級警戒時期,更重要的是,每週都要點餐的忠實用戶是以每年29%的速度在成長,顯示平台持續累積重度使用者。
另外,訂閱制會員Uber One的貢獻也持續擴大,據內部統計,會員業績貢獻佔比從2019年的14%,成長到2024年的75%,而且會員平均每月訂單量是非會員的4.5倍,客單價更是1.4倍。因此徐鈞洋認為,外送不僅持續成長中,且重度使用者越來越多。
第2個疑問是,外送平台上充斥連鎖品牌,在地商家是否不易競爭?徐鈞洋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他從平台排行榜來看,台北、台中、高雄的餐廳業績排行榜中,前10名都有好幾間在地商家上榜。Uber Eats還發現,的確有許多消費者會因為連鎖品牌而加入平台,但他們也會不斷發掘新的在地商家,導致後續訂單越來越多貢獻到在地中小店家。
第3個疑問是,加入外送平台會增加商家支出,從獲利角度來看,值得嗎?徐鈞洋以高雄一家餐廳「螺痴粉」為例,它成功透過外送平台的特性來壓低固定成本。在創業初期,螺痴粉以「雲端廚房」純外送起家,不做內用以壓低租金成本,待訂單穩定成長後,他們換到實體店面擴大產能,這時的業績已是剛上線時的7倍,並維持固定成本在10%以內的水平。
Uber Eats台灣代理總經理Karthik Vasudevan表示,公司不斷擴大與在地商家合作,目前近8萬的活躍商家中,超過6成是中小型在地商家,在平台持續的耕耘下,外送需求持續強勁且累積更多忠實用戶,目前每2位活躍用戶中,就有1位是Uber One會員。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