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學者:歐美正視紅色供應鏈威脅是台灣的機會

2024/07/11 17:21

學者陳方隅(右一)指出,在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的情勢下,台灣可發揮重要角色。(洪申翰辦公室提供)學者陳方隅(右一)指出,在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的情勢下,台灣可發揮重要角色。(洪申翰辦公室提供)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民進黨籍立委洪申翰今召開「碳費在走,淨零投資也要有」記者會,呼籲政府加大鼓勵國內淨零投資的力道,促進綠色資金的引流。學者也指出,在歐美正視中國供應鏈對國安的威脅之際,台灣可發揮重要角色。

洪申翰指出,我國《氣候法》子法修法在即,碳費機制也即將上路,現在政府只有「管制性工具」,恐引起產業界緊張,更缺乏經濟誘因與鼓勵綠色資金引流,有鑑於此,政府應同時具有「胡蘿蔔」等配套措施,針對國內淨零投資應加大力道,也能強化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洪申翰說,過去靠特別預算投資挹注,未來特別預算難尋的情況下,綠色資金要如何引流,美國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以下簡稱IRA)就是一個值得參考借鑑的政策。

東吳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表示,美國在2021年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以來,採取全政府(Whole-of-Government Approach)策略,也就是說,政府所有部門都必須投入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政策。然而,投資綠能相關設備與供應鏈,不免有許多原物料來自中國,在地緣政治衝突下,關鍵技術或原物料的爭奪,對國家安全都可能構成威脅。

陳方隅指出,歐盟氣候專員Wopke Hoekstra曾提出警訊,認為歐洲清潔技術發展越來越依賴中國,如太陽能板或風機設備。

陳方隅說,今年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在歐盟與德國宣布於2035年全面銷售電動車等國際趨勢下,台灣可發揮重要角色。

陳方隅舉例,例如全球目前唯一可量產固態電池的輝能科技,法國政府已宣布給予15億歐元的補貼,相信「Taiwan can help」、「Taiwan can lead」。乾淨能源網絡過去或許是指不要有紅色供應鏈,現在的乾淨供應鏈則有雙重意思,應同時以綠能、低碳為主,台灣不該錯失此機會。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