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環團估核電延役成本逾1千億 解決減碳、電力需求緩不濟急

2024/07/09 13:07

多個環保團體今(9)日齊聚在立院外抗議,反對立院草率修法讓核電廠延役。(記者陳嘉怡攝)多個環保團體今(9)日齊聚在立院外抗議,反對立院草率修法讓核電廠延役。(記者陳嘉怡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AI發展當道,經濟部估2030年用電將成長12%,藍營和部分工商界人士盼透過核電延役,解決電力成長和減碳需求。不過,環團指出,要靠核電延役解決當前的用電問題,根本緩不濟急,以核三為例,核電廠延役粗估要花1100億元,環評加上機組檢查等程序至少要5年,「到2030年前很可能一度電都發不出來」,籲加強節能、儲能、發展再生能源才是解方。

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明日將排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欲解套核電廠延役問題。多個環保團體今日在立院外舉行記者會,反對立院不顧老舊核電廠安全風險,草率修法。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鄭泰鈞表示,在野黨和工商界認為靠核能延役可以達到淨零,卻忽視成本與效益的考量。以核三為例,若為了160億度電延役20年,參考目前台電核後端費用評估和日本延役的案例,機組更新加上核廢料處理成本,粗估至少約需花費1100億元,不如把錢投資在再生能源基礎設施。

鄭泰鈞也指出,核電延役若加上環評、機組檢查等程序至少要5年,「到2030年前很有可能一度電都發不出來」,靠核能減碳根本緩不濟急,嚴重延宕淨零時程。此外,現在許多科技業已加入RE100(100%使用再生能源),但再生能源並不包含核能。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表示,依台灣的地質條件,核電廠發生核災風險事故,比其他國家來得大,若台灣發生核子事故幾百萬人要撤離是做不到的,發展經濟不能無視全民安全於不顧;要用電還有很多不同選項,包含加強節能、儲能、發展再生能源及進行能源管理等,不能因為發展AI要用電,就把全民的生命也賭上去。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秘書長楊順美則指出,立委在修法前應要求台電公開說明現有核電廠如果要延役,需花多少時間準備、耗費多少成本。2014年台電曾對外表示,初估3座核電廠延役約要花350到400億元,現在10年過去,如今國民黨立委提出核電延役修法,台電有責任跟國人說清楚,用了40年的核電廠需不需要設備更新、要花多少時間和成本,以及是否排擠到其他能源發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