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統計,我國金融三業對中曝險,今年5月底為1兆0296.9億元,年減1361億。圖為北京市區(資料照/記者王孟倫攝)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我金融業對中國曝險「直直落」!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金融三業」對中曝險部位為1兆0296.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361.08億元、年減幅11.68%;其中,保險業降幅最多、年減27.8%,而產險業更是從去年1月起,連17個月曝險部位為「零」。
所謂金融三業是指「銀行業」、「保險業」(產壽險)及「證券期貨業」(券商、期貨、投信)。至於曝險是涵蓋投資、授信及資金拆存。
由於中國在6月公布「反台獨新規」,加上我方日前也提高國人赴中國旅遊警示燈號為「橙色」,使得金融三業在中國投資風險備受關注。
而根據金管會最新公布統計,我金融三業對中曝險也呈現持續下滑,反映當前政經情勢風險。
首先,「銀行業」是金融三業對中曝險的最大宗來源。若以今年5月底為例,金融三業整體曝險為1兆0296.9億元,而銀行業為9448.63億元,占金融三業的比重高達91.8%;換言之,銀行業對中曝險的變化,直接主宰金融三業的曝險增減。
基於風險考量,金管會也特別針對銀行業設有「對中國曝險法定門檻」,依規定,曝險金額占淨值比重不得超過100%。
銀行局官員表示,根據統計,今年5月底本國銀行對中曝險較去年同期,年減金額破千億元、減少1061.95億元,年減幅為10%;至於曝險占淨值也降至21.2%,低於去年5月底的25.2%。
金管會即將在8月公布今年第2季底的統計(即6月底)。進一步分析,銀行業「曝險金額」在今年第1季已經「連續12季」下滑,第2季底雖然有機會「再連莊」,但5月底曝險金額與3月底僅差距80餘億元;也就是說,第2季底曝險金額是否出現「連13季」衰退,尚有變數,下滑趨勢相當明顯。
不過,如果以「曝險占淨值比」來看,銀行業對中曝險占比在今年第1季為22.1%,已經呈現「連續23季」走跌;由於5月底占比是21.2%,因此,可以預期,第2季占淨值比將繼續減少,出現「連續24季」下滑。
為何銀行業對中曝險持續減少?銀行局官員分析,主要受到中國經濟成長力道遲緩,中國地區的債務及房地產風險居高不下等,使得國銀對中國授信及投資案,採取相對謹慎態度。
其次,在「保險業」部分,今年5月底對中國曝險為72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97億元,減幅為27.8%,曝險占保險業可運用資金比例,只有0.22%;其中,產險業的金額是0,已經連續17個月未有任何曝險部位,保險業的曝險完全來自壽險業。
業者分析,產險業主要受到防疫險鉅額理賠影響,從前年開始,就紛紛賣出中國曝險部位,以支應國內資金需求;後來,產險業理賠已經告一段落,但由於去年以來,中國股市表現低迷,讓產險業對中曝險持續「掛蛋」不變。
針對壽險業的曝險部位,保險局官員指出,主要是投資中國的有價證券,包括:公債、國庫券及金融債券等,曝險下降主要跟中國的政經情勢變化有關。
在「證券期貨業」方面,是金融三業曝險部位最低,今年5月底為128.2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50.4億元,年減幅為14.7%,同樣對中曝險也是衰退減少。
統計顯示,證券期貨業對中曝險占淨值比重,從去年5月底的2.18%,降至今年5月底的1.67%,比重相當低。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