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預估2040年將達到800萬個人型機器人(法新社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勞動力市場的緊張,人型機器人將迎來蓬勃發展,大摩預估,到2030年,人型機器人將達到4萬人,而到2040年將達到800萬人,看好人型生物公司。
CNBC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發佈《類人機器人:具身人工智慧的投資影響》(Humanoids: Investment Implications of Embodied AI)的報告中表示,人工智慧的進步正在改變機器人行業。
分析師表示,工作力短缺和人口趨勢增加了廣泛行業的商業相關性和採用路徑(以及經濟回收期),大摩預測,到2030年,人型機器人將達到4萬人,而到2040年將達到800萬人,到2050年將達到6300萬人。
隨著人型機器人爆增,大摩並不擔心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工作,分析師表示,機器人更有可能做人類不想做的工作。
分析師指出,我們看到了1個比技術減速主義者描繪的更樂觀的未來,隨著機器人增加,將進一步提高人類的工作力和生產力,以及平凡和危險的工作可以外包。
相反的,更緊迫而嚴峻的現實,即我們需要類人生物,而大摩並非唯一看好人型生物的公司。
上個月,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聲稱,旗下公司的Optimus機器人最終可能會使特斯拉價值達到25兆美元,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價值的一半。
今年1月,一段演示視頻展示了Optimus機器人摺疊衣物,然而,它受到了工程師的強烈批評,因為機器人是由人類操作的,不是自主的。儘管如此,大摩還是概述了一些可能從人型機器人中受益的行業,其中社會護理可能是最大的潛在市場。
大摩表示,製造人型機器人的成本可能在每個機器人1萬美元至30萬美元之間,不過,大摩補充說,隨著規模化的好處,引入人工智慧演算法以顯著縮短研發週期,以及利用來自中國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元件,我們看到了顯著降低成本的機會。
大摩將人型機器人相關受惠類股,稱為“最能表達類人生物的主題”。它們被歸類為推動者,即開發此類機器人或其投入(如“大腦和身體”)的公司,或受益者,即可以從人型機器人受益的公司,或兩者皆有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