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微董事長張恩傑看好第2季營收可望年成長40%,毛利率將達4成水準,每股盈餘(EPS)年增10%至22.5%。(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新北報導〕德微(3675)今天召開股東會,董事長張恩傑看好第2季營收可望年成長40%,毛利率將達4成水準,每股盈餘(EPS)年增10%至22.5%,旗下高階分離式元件繼二極體、功率電晶體之後,已正式切入應用與日俱增的閘流體利基市場。
張恩傑說,德微2012年6月上櫃迄今,從中下游二極體封裝代工廠起家,2018年7月併購亞昕科技後進入上游晶圓製造供應鏈,相繼於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自主研發設計,分別推出靜電保護元件(ESD)、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碳化矽二極體(SiC Diode)產品。
張恩傑指出,德微去年宣布併購母公司達爾集團的基隆廠,今年6月3日完成交割,該廠規模為亞昕廠的3倍大,達爾同時提供智慧財產(IP)支援,目前德微擁有2條6吋晶圓、3條5吋晶圓、7條4吋晶圓產線,且旗下用於AI伺服器、車用大電流的8080封裝製程,目前業界僅有恩智浦(NXP)與德微擁有。
張恩傑表示,德微今年進一步完整功率分離式元件版圖,正式打入閘流體開關元件領域,此產品由於控制原理與線路非常簡易,生產成本相較於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大幅降低,隨著物聯網(IoT)與綠能趨勢明確,小自光源亮度調整,大到發電廠的電流控制,閘流體都能表現出其高電流、高電壓的控制能力,未來成長可期。
張恩傑看好德微全年數箭齊發,預計小訊號產品1年能帶來5億營收,併入喜可士也帶來5億元至6億元營業額,基隆廠明年挹注10億元,3項目為德微增加20億元業績,此外,今年下半電子產業聚焦的AI PC也將成為德微重要的出海口之一,其所重視的熱能、效能表現,並非傳統「便宜能用」的PC所能比擬,現在是台灣廠商很大的契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