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公會理事長黃鯤雄:碳費徵收應評估產業影響

2024/06/27 17:30

黃鯤雄(前排正中央者)續任造紙公會第30屆理事長。(公會提供)黃鯤雄(前排正中央者)續任造紙公會第30屆理事長。(公會提供)

〔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造紙公會舉辦會員大會,並由華紙(1905)董事長黃鯤雄續任理事長,因本屆任期橫跨台灣淨零碳排關鍵起跑期,包括碳費徵收、碳權交易、產業轉型等,造紙業關切跨國差異、衝擊外銷競爭力,黃鯤雄指出,碳費收費規劃一定要審慎評估產業影響。

黃鯤雄指出,台灣加入WTO造成關稅不對等,國外進口紙品無須關稅,但業者出口產品則被進口國徵收5至7%關稅。國內碳費開徵在即,對比中國、越南、印尼等地碳費或碳稅起徵期程還不明朗,造紙業都關切跨國政策差異對外銷衝擊大。

黃鯤雄提及,特別是紙品直接關係民生活動,碳費收費規劃一定要審慎進行產業影響評估,以及判定高碳洩漏風險產業。

黃鯤雄也表示,造紙業20年前就投入製程改善節能減碳,但難度只會越來越高,現在平均每1噸減碳資本支出已高達1至1.5萬元;而在能源轉換和循環經濟2項低碳策略上,也期待政府明確SRF固體再生燃料規範及拓展生質料源(農林剩餘資材)市場量能,讓產業一起推進淨零轉型、資源循環與零廢棄關鍵戰略。

黃鯤雄也說,低碳化、智慧化是造紙業2大轉型引擎。3年前政府宣布台灣2050淨零目標,造紙業配合經濟部落實推動產業低碳化、智慧化綠色轉型,2022年也響應經濟部「以大帶小產業碳中和聯盟」,由工紙大廠正隆(1904)擔任示範產業鏈帶領進行碳盤查、碳足跡工作。

到今年,造紙業也會與工研院合作執行造紙產業人力調查,盤點產業2大轉型方向的人才痛點和缺口,以利用IoT(物聯網)和AI科技提升精準生產和決策效能。

黃鯤雄提到,目前造紙業綠色發展主軸有3:持續拓展綠色纖維材料、加強綠色能源應用、開發可持續循環再造的綠色產品。歐洲造紙產業聯合會已提出「生物碳(Biogenic Carbon)」概念,強調造紙業是一個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相容的獨特產業,紙纖維為100%可再造材質,隨著紙產品回收再利用,使碳得以延續儲存於紙品。

根據造紙公會統計,2023年台灣造紙業回收紙消費量達387.5萬公噸,其中國內收購量270.8萬公噸、進口採購量116.7萬公噸,利用率94.7%。

黃鯤雄強調,2030年是造紙業低碳轉型關鍵期。造紙業從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推動低碳工作。造紙業自1995年起參與經濟部溫室氣體自願減量計畫,至今執行多達1246項減量措施,減量投資成本為43億元,合計減碳95萬公噸,減量效益為31億元;在能源轉換上,造紙業也有黑液、沼氣、風力、太陽能等多元實績。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