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不良貸款暴增 中國銀行設「催債」職缺

2024/06/25 07:53

中國多家銀行為了收回不良貸款,開設催收職缺親自收債。(彭博)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監管機關今年5月頒布法令,針對銀行催收不良貸款外包實施緊箍咒,多家銀行被處以數十萬至百萬元人民幣的罰款。因此,現今中國多家銀行只得親自催收。中媒指出,快速增長的不良貸款暴增,越來越多人不還錢、或還不了錢,是中國銀行設立「催債」職缺的主因,中國金融業的苦日子開始了。

中媒指出,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增長速度飛快,截止2023年底,光大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約474.76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116.1億元),1年的時間就增加了28.02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24.8億元)。而深圳前海微衆銀的不良貸款也年增21.55%、至60.41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69.2億元)。

至於中國前4大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為3535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57兆元)、年增10.07%,中國建設銀行的不良貸款為3253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45兆元)、年增11.08%,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為3008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34兆元)、年增10.96%,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為2532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12兆元)、年增9.29%。

今年5月中國網路金融協會發布《網路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強調了金融機構應審慎實施外包,加強對第三方催收機構的管理、監督和檢查,還包括不應在每日晚上10點至隔日8點進行催收,對單一債務人撥通電話的次數,每日合計不應超過3次。

為了因應政府政策,也為了收回債務,多家中國銀行想出對策,直接開出「催債」職缺,包括湖南三湘銀行與深圳前海微衆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均設立相關職缺。

其中,在中國銀行排名第18名的光大銀行,其職缺是直接隸屬銀行總部,要求「催債」行員的相關工作經驗為3至5年,需具備優良的催收技巧,還需有金融、法律專業,將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手段,進行精準的風險評估和客戶管理。

中媒感嘆,原本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討債人,現在直接成為銀行編制人員,躍升職場白領、菁英人才。中國經濟學者盤和林表示,現在的銀行催收需要了解法律,也要懂人情世故,才能處理各種突發情況,因此銀行「催債」職缺,需要有相關工作經驗。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