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彭博: 中國鎖定高雄釀台「斷氣」危機 中油:演習期間有2船到港

2024/06/13 11:11

美國智庫示警,中國不選擇代價高昂的作戰方式,轉以隔離台灣策略,控制台灣高雄港口,並摧毀其經濟。(擷取自CSIS報告)美國智庫示警,中國不選擇代價高昂的作戰方式,轉以隔離台灣策略,控制台灣高雄港口,並摧毀其經濟。(擷取自CSIS報告)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彭博》報導,中國對台灣的戰略策略恐已改變,從原本大家認知的武力攻台,轉變為最簡單、最不耗成本,但同樣可摧毀台灣經濟、影響全球數十億人新戰略。因此,台灣新政府和美國華盛頓,到日本東京等國際夥伴,需要認識到這種可能性並制定應急方案。

中油對此表示,本次中國軍演期間有2艘液化天然氣船依計畫順利到港、完成靠卸,未受軍演影響,且軍演前三天亦有3艘液化天然氣船依計畫到港卸收,台灣中油並依法令維持安全存量,滿足國內發電及產業與民生用氣需求、供氣無虞。

據報導,這波恐讓台灣斷氣的新操作,主要瞄準台灣高雄港,利用中國海警察在海上進行船隻檢疫,不讓海上貿易運輸和天然氣順利入台,不但影響台灣經濟,全球約有數十億人也會面臨風險。

《彭博》指出,2022年台灣海上貿易約有57%,是透過高雄港進入。先前媒體報導,高雄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前平均每日都會有1艘運輸船靠港卸貨,在中國圍台軍演時,竟有3天都沒有天然氣運輸船到港卸貨。

而高雄港是臺灣最大貨櫃港,貨櫃裝卸量約占全臺61.4%,貨物裝卸量約占全臺46.4%,2022年貨櫃吞吐量為949.2萬TEU,全球排名約第18名,2022年進出港船舶數為3萬469艘(含進港1萬5246艘與出港1萬5223艘)。

美國智庫發表(CSIS)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可以採取的重大措施、建立「灰色地帶」。這行動不是由軍隊領導,而是由中國海警(CCG)或中國海事局(MSA)或是中國海岸防衛隊旁部署巡邏船等進行海上檢疫。

報告指出,中國不用封鎖全台灣,只要針對台灣的1到2個港口進行「鎖定」,就能對台灣經濟帶來重大挑戰,而中國也可避免代價高昂且危險的軍事演習,以達到最終的目的,展示中國對台灣的實質控制能力。

美智庫指出,「隔離」一詞有時會與「封鎖」互換使用。但封鎖、入侵是由中國軍方主導的行動,主要用意是要大幅減少進入台灣的交通流量。

而隔離的目的,不是將台灣與世界完全隔離,隔離不會被視為戰爭行為,但更具可逆性,並且不需要關閉台灣海峽。因此,僅威脅就可以迫使大多數國際航運公司遵守;這意味著,中國可能不必攔截許多運輸船隻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美智庫指出,北京不需要遵守海關規則,因此,只要約75% 航運公司遵守中國隔離規定,北京就能取得巨大成功。而此舉也將會強化中國控制台灣的說法,並損害台北的主權主張。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