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PC大廠 因AI鹹魚翻身

2024/06/21 07:11

40歲的戴爾深耕伺服器市場,將透過AI轉型。(路透)

PC巨頭也站上了AI風頭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已沉寂13年的美國PC巨頭戴爾(Dell),突然成為市場投資人追逐的焦點,不但2024年開年迄今股價漲幅已達1.39倍,市值更是一度突破1100億美元。40歲的戴爾,到底在夯甚麼?

19日,戴爾披露正與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合作建造一座人工智慧(AI)工廠,旨在推動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慧(AI)初創公司xAI聊天機器人Grok的發展。戴爾科技執行長麥可·戴爾(Michael Dell)19日在社群平台X發文披露公司正與輝達共同合作興建一座戴爾人工智慧工廠,為馬斯克的xAI Grok機器人提供動力。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整個行業的高度關注。

主業賣電腦、副業製造伺服器零組件的戴爾,今年股價突然開始暴漲,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為其站台背書,更聲稱與戴爾的合作是推動AI擴張的關鍵,股價更是一路狂升,快到180美元之前才停住。

在過去12個月裡,戴爾的市值成長了兩倍多,已成為這一輪AI熱潮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截至目前,戴爾股價創下179.21美元的史上新高。市場直言,PC巨頭默默耕耘14年後,現在站上了AI風口,40歲的戴爾在AI時代「翻紅了」。戴爾在5月28日達到了歷史最高價每股179.70美元。

戴爾積極擺脫PC製造商落後形象,加速業務轉型,持續拓展生成式AI產品組合。(法新社)

擺脫落後的PC製造商形象  AI伺服器將成為戴爾賺錢的核心之一

2006年戴爾全球PC老大的位置被惠普(HP)奪走,不但業績成長乏力,股價也一落千丈。為了提高利潤率,戴爾開始把目光瞄準了以前不曾重視的企業級市場。

自2010年起,戴爾透過併購進行企業轉型,除了先後收購網路設備、雲端運算解決方案廠商及虛擬化儲存廠商之外,還耗資10多億元收購儲器製造商,以及IT服務供應商。

這13年間,戴爾所併購的企業超過20多家,更是成功轉化為數據基礎設施廠商,可以為企業客戶提供豐富的伺服器、儲存、網路以及解決方案等。

戴爾在2018年發布全新的高階儲存PowerMax,就在其中內建了機器學習引擎。而2020年再發布AI伺服器PowerEdge以及AI PC,從AI伺服器到AI儲存平台到內嵌式AI功能的個人電腦產品,戴爾將AI導入核心業務,全力推進。

去年底戴爾也與Meta合作,協助企業客戶使用戴爾旗下的生成式AI產品,部署Meta Llama 2模型。

過去五年,戴爾股價累計上漲309%,擊敗同期蘋果245%的股價漲幅。(法新)

 5年股價漲幅竟超越蘋果

在韜光養晦的期間,戴爾重新思考資本市場及產業趨勢,憑藉AI格局,戴爾一下子就把傳統格局打開了。過去五年,戴爾股價累計上漲309%,擊敗同期蘋果245%的股價漲幅。

除此之外,戴爾的賺錢能力也開始回升,2024財年第4季淨利達到11.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1%。現今戴爾對AI相關業務的部署,已開始逐步在財報上體現。

戴爾指出,AI優化伺服器訂單季增將近40%、2024會計年度第4季末積壓訂單季增將近一倍、至29億美元。分析師認為,積壓訂單代表客戶下單了,戴爾卻沒貨可給,其實是「供不應求」的狀況,只要缺貨關鍵「AI晶片」缺貨警報解除、供應瓶頸排除後,其AI伺服器出貨量可望大增。隨著時間推移,戴爾將可獲得更高的AI利潤率。

高盛預估,戴爾今年的AI伺服器收入將達到68億美元。

市場指出,未來AI伺服器排擠傳統伺服器的狀況將會越來越明顯,許多傳統伺服器也將升級以支援AI應用,將帶動傳統伺服器同步升級。

AI伺服器讓戴爾脫胎換骨,AI PC復甦朝可望接棒演出。(路透)

手握AI PC、伺服器等兩大業務 AI營運朝雙引擎模式前進

國際數據資訊(IDC)最新研調顯示,今年每5台PC中,就有1台是搭載神經處理器(NPU)的AI PC,預估至2028年時,每3台PC中就有2台是AI PC。而戴爾也在5月下旬發表AI PC,喊出將力拚2025年成標配。

分析師普遍認為,AI PC的崛起,將在今年開始幫助PC市場加速復甦。戴爾在AI伺服器和AI PC等領域都佔據不錯的位置,AI對戴爾業績的加持,也已開始慢慢顯現。隨著更多AI功能融入PC,預計明年AI業務將繼續對PC產生正面影響。

在AI算力成長爆發,PC市場也可望復甦,戴爾是被低估的受惠者,搭上輝達列車後,未來營運將可以期待。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