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美國似乎已經遇上了文化差異問題。(彭博)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曾擔任過台積電研發處處長,現為臺大領導學程兼任教授的楊光磊(Konrad Young)接受外媒專訪,指出亞洲的「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非常適合現代晶片製造,而熟練的工程師,以及紀律嚴明的工作文化,正是亞洲生產先進半導體的2大優勢,不過不能把重要人力資源視為理所當然。
楊光磊曾是中國中芯國際的獨立董事,並獲英特爾(Intel)聘為顧問,曾為美國、新加坡、台灣和中國晶片商的工作,包括惠普(HP)、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和台積電。楊光磊告訴《日經亞洲》,對於任何想要發展自己的半導體供應鏈的國家來說,人才是最關鍵的因素。而根據楊光磊數十年在半導體行業的觀察,使他相信亞洲的「儒家文化」非常適合現代晶片製造。
楊光磊稱,製造晶片涉及複雜的流程,必須把所有事情都做對,這些事情不適合大量的爭論,大多數時候,需要高度精密和訓練有素,而且能夠嚴格遵守規矩和標準作業流程的人才,來做出好的晶片。
楊光磊說:「所以我仍認為,台灣和韓國是擁有發展半導體製造業完美工作文化的2個地方」,他補充,公司需要有這群受過紮實工程訓練的專業人員,需要他們願意遵守命令,願意加班,以便把事情做到好。
楊光磊說,日本也有類似的工作文化,有助於重建其晶片業。
相較之下,西方文化價值以創意、創新和獨立思考為優先,楊光磊認為,美國若想重新獲得晶片製造上的優勢,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像1980年代那樣擁抱亞洲文化和具有專門技術的移民。
報導提到,文化並不是唯一的因素,美國的高階科技人才對於進入半導體產業沒太多興趣,一些原因是還有其他高薪科技工作。根據美國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資料,半導體製程工程師平均年薪約為14.4萬美元(約新台幣466.9萬元),軟體工程師約14.5萬美元(約新台幣470.2萬元)。
楊光磊說,中國也正處理這個問題,許多頂尖大學畢業生不願加入晶片業,因為還有許多高薪產業可以選擇,如金融和網路產業。
台積電在美國似乎已經遇上了文化差異問題,美國非營利媒體《Rest of World》今年4月的報導中提到,在過去幾個月與超過20名台積電美國廠員工面談,這些人分別來自台灣、美國,結果發現,美國工程師抱怨公司僵化的等級制度,該制度不利生產力,而來自台灣的資深員工則形容美國同事缺乏奉獻與服從。
《Rest of World》表示,台積電提倡勤奮、尊重權威及嚴格的工作倫理,是公司成功的關鍵。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表示,若1台設備在凌晨1點故障,在台灣也許1個小時後就能修好,但在美國要到隔天早上8點才會有人來修理。
在台灣來說,科技業薪水相對優渥,台積電2023年財報顯示,台積電2023年平均員工薪資為273.7萬元,低於2022年的新台幣317.5萬元,但比2021年的新台幣246.3萬元高。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