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藍白聯手鬥爭未必贏民心 陳博志:遲早為搶票源而鬧翻

2024/05/27 14:34

台大經濟學系榮譽教授陳博志今以「三黨不過半使政策主張分歧的可能性與對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記者廖家寧攝)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台大經濟學系榮譽教授陳博志從經濟模型上分析,在三黨不過半局面下,各黨立場與主張會更趨向分歧,甚至極端化,更難凝聚政策共識。他也表示,在野黨聯合抵制未必能贏得民眾好感,雖能拉低執政黨的支持度,但兩黨遲早為搶奪票源而鬧翻也是預期中的事。

陳博志今出席台灣經濟研究院主辦的「2024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以「三黨不過半使政策主張分歧的可能性與對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陳博志說明,民主政治下政黨競爭的樣態,更像是經濟學中的寡占市場理論,政黨要爭取更多選票,就如同廠商在爭取更大的市佔率。

他舉常被用來分析政黨競爭的Hotelling模型為例,簡單說明三黨競爭的票源結構與可能方向,假設一條路上僅兩家廠商時,就會同時選擇開店在路的中間點,以爭取最多就近來店的客群,如同兩大政黨在政策軸線上會趨往中間民意靠攏。

然而,當三黨不過半時,這股趨向中庸的力道卻可能轉變為分立,原因是多黨為爭取各自票源,開始各自選擇不同定位,守住足以支撐生存的地盤,在多維競爭下,政策主張會呈現分歧、發散,甚至極端化,也就不易形成共識。

陳博志認為,在野黨應在忠於國家的基礎上監督執政,兩個在野黨聯合抵制執政反而未必能獲得人民好感,即使能降低執政黨的支持度,但兩個在野黨遲早會為搶奪票源而鬧翻。

陳博志建議,政黨要得到勝利,就須以好政策爭取人民支持,透過扭曲他黨定位或抹黑品質,盡力傷害其他政黨及其支持者常會讓選民跟著極端化,在更多議題上更加對立,甚至形成社會分裂。

回顧2004年連宋合、2023年藍白合,都是希望能結合兩者勢力贏過另一競爭對手,陳博志指出,但從Hotelling模型來看,「一加一通常會小於二」,舉例而言,當兩個政黨合作時,外界多視兩者為一體,在政策軸線上的定位也有所偏移,票倉的分割點就會轉至兩者的中間點,選票就會流失。

面對三黨不過半、立場分散的局面,如何化解立場的歧異?陳博志表示,其實對策很簡單,就是大家要具體去談政策議題,各政黨也就進入政策品質的良性競爭,可淡化原先區位選擇上的差異、降低在意識形態上的對立,看誰的提的意見符合民意、符合國家長期利益,凝聚出政策共識。

但各界可能質疑,根本是空口說白話,政治人物怎麼可能會搞政策品質的良性競爭?陳博志對此肯定斷言,「會的」,例如他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時就是標準的朝小野大,但也成功促成勞工工時的法規,很多議題並不是非黑即白,黑白之間有很大的一段能夠理性討論學術的空間。

陳博志也建議,政黨若要爭取更多支持,最好的做法是推出良好政策,良性競爭的模式也對國家有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