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任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蕭美琴,於5月20日舉行就職典禮,並宣誓就職。(彭博)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經亞洲》報導,隨著兩岸緊張局勢升溫,賴清德總統上任的第1週相當的充實。20日賴清德在總統就職典禮上敦促中國「停止威脅」台灣,不過專欄作家皮塞克(William Pesek)認為,賴清德很快就會發現中國並不是他要擔心的地方,而是台灣的經濟發展走向。
皮塞克在《日經亞洲》刊登的專欄指出,賴清德很快就會發現,中國並不是他主要該擔心的地方,比這個更迫切的問題是,台灣經濟正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與台灣人漸行漸遠。
文章指出,台灣人對薪資停滯不前和房地產價格的飆升感到沮喪,尤其在房市方面增加了貧富的差距。在這個背景之下,有可能會限制賴清德,在公平競爭環境和創造新就業機會方面的靈活度。
在上任總統蔡英文卸任時,他的支持率並未受到極大打擊。他在2016年上任後,重振了台灣疲軟的經濟,靈活的帶領台灣度過2019年開始的新冠肺炎,將台灣重塑成為美國重要的盟友,並且捍衛台灣的主權,使其免受中國傷害。
在宏觀層面上,蔡英文為賴清德提供了正在發展的經濟。今年第1季,受惠人工智慧相關技術,第1季GDP年增6.5%,經濟成長創近3年來最快。
不過從長遠來看,全球對支援人工智慧的硬體的需求,可能不是可持續的成長來源,如今,向台積電(2330)這樣的大企業似乎已處於科技界的頂端,但是在幾個季度之後又會如何呢?
目前,台灣順應全球科技週期,並受惠於美國和中國,不過隨著美國和中國在11月美國大選前發生一些爭議,台灣可能很快會發現,其實自己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下。
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可能預示著,川普將重返美國總統之位。川普似乎希望與中國展開更多的貿易戰。不過這並不代表,現任總統川普就沒有作為。
上週拜登宣布將中國製造的電動車關稅提高4倍至100%,並針對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電池,起重機、醫療設備、鋼鐵、鋁等徵收新的進口關稅。
而川普則計畫對中國全面徵收60%的關稅,這可能會對中國造成更大的打擊,那之後亞洲晶片製造也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
此外,川普對於向台灣提供軍事支援的意願,發表了模稜兩可的言論,外界擔心,若川普確定重返白宮,他可能會以犧牲台灣為代價,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1項重大交易。
這種不確定性與目前已經存在的嚴重問題,與台灣經濟互相衝突。1是,台灣過度依賴出口,3月來自台灣的出貨量激增18.9%,皮塞克認為這非常了不起,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美國利率高於亞洲預期,這種情況的可持續性又如何?
另1個擔憂來自平民百姓。自1991年來,台灣的貧富差距擴大了4倍。不過相對於收入成長微弱來說,不斷上漲的住房成本可以說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根據報導指出,台灣青年失業率超過11%,經濟學家擔心,超過30歲以下的勞工在國外能因尋求更高的薪資,出現「人才流失」現象。
《日經亞洲》報導,賴清德在這次總統大選中,未能獲得更多的票數,僅以40.1%的得票率宣布當選,而民進黨也失去了立法院多數席位。
文章認為,賴清德現在應該要迅速採取行動,制定政策以提高生產力,並透過新創公司的重頭開始,創造出更多創新能量。
台積電、鴻海、華碩、和碩、廣達等大企業的成功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這也顯示出,台灣經濟對半導體製造的巨大依賴。目前,從中國到日本,再到美國的大經濟體,都在大力投資國內晶片生產。
如果習近平的科技野心有成果,或是美國持續實施新的限制措施,可能會成為台灣半導體的致命弱點,當今人工智慧帶動的成長,是否城成為台灣可靠的成長引擎,仍是1未知數。
而皮塞克指出,現在台灣應該要沒有遲疑的刺激創新,並在科技業之外創造高薪而就業機會。而同時,賴清德也必須改善國內社會安全網,並解決生育率下降問題,並且鼓勵日本、韓國、東南亞和西方國家投資台灣。
文章表示,在蔡英文的領導之下,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下降至22年來最低水準。話雖如此,但是民進黨在把好處放給台灣人民方面似乎不太成功。
雖然來自中國的威脅是真實存在,但賴清德真正的成敗,可能取決於台灣國內日益高漲的不滿情緒。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